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5期-【特別企劃】資料視覺化 洞悉趨勢並掌握未來—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蘇書平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蘇書平

資料視覺化 洞悉趨勢並掌握未來

撰文—趙如璽 繪圖—Ruyi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123RF

 

大數據時代,數據決定一切,數據攸關各個產業,甚至每個人的生活,誰能看透數字背後的隱藏故事,誰就是掌握未來的先驅者。

 

數據透過分析,得以洞悉過去歷史到預測未來,若沒有分析,數據就是一堆數字。要理解巨量資料,視覺化方法愈來愈重要,資料視覺化有助於敘事,資料整理成圖表成為實用資訊。在大數據盛行的現代社會,資料視覺化成為顯學,對產業帶來更大利基,理解巨量數據能讓管理階層從不同角度審視營運狀況,從中找出趨勢與異常值,開創前所未見的商業模式。

 

資料圖像化看清數據背後的祕密

什麼是資料視覺化(Data Visualization)?簡而言之是利用圖形化工具,如統計圖表、立體模型等,從龐大繁雜數據庫中萃取有用的資料,使其成為易於閱讀、理解的資訊。

 

透過圖像化辨別數據的規律( Patterns) 、趨勢(Trends)及關聯(Correlations),成為共用與交流資訊的強力工具。透過資料視覺化,得以綜觀產業全貌,一如元帥手中的軍陣圖,有了它就能運籌帷幄,擊破要害,各產業也大力擁抱數據分析師,一上求職網站,最熱門的工作是資料分析師,數據分析之於各產業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對於人類來說,資料視覺化早已與生活息息相關,如Google地圖的語音助理,博客來電商購買商品之後的主動推薦其他商品,Facebook知道你喜歡看什麼,會推播感興趣的東西,這些背後都是數據。此外,最夯智慧車Tesla的自動駕駛,透過影像感測器偵測出道路上的圖案、三角錐、物件等,感測道路所有相關資訊,能讓行駛更安全;最能讓人們感同身受的,就是新冠肺炎的威脅,讓進出公共場合都要量體溫,其中的熱感應體溫多少、有沒有戴口罩,透過影像感測就可秒得知,背後也都是資料視覺化的數據運作。

 

先行智庫╱為你而讀執行長蘇書平表示,企業常用的簡報就是資料視覺化,一般資料分為兩種文字、數字,其概念是將資料變成表格、圖表、地圖,或是圖片、資訊圖表(infographic)、海報、動畫影像等。「相較文字,資料視覺化易於被記憶,」蘇書平分析,根據研究顯示,人類大腦能吸收80%圖像,只能吸收20%文字,吸收圖像的速度是文字的60,000倍,更有90%資訊透過視覺傳達到大腦。資料視覺化正是利用人類天生技能來增強資料處理和組織效率,這更彰顯出資料視覺化的重要性。也因此,前人早已懂得透過圖表簡化繁雜數據,《INSIDE科技字典》曾寫道:資料視覺化最早可追溯至西元前27世紀,蘇美人將城市、山脈、河川等資料繪製成地圖;1786年,William Playfair繪製曲線圖、面積圖、長條圖、圓餅圖,奠定現代統計圖表基礎;1950年代,人類開始利用電腦運算能力輔助處理更複雜的資料,並建立圖形、圖表。......


全文詳見 375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