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期-【永續金融】 擔當農漁業永續發展推手
為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農林中金前橋分公司與群馬縣農企業合作,向需要勞動力的農民推出身心障礙者就業服務。
擔當農漁業永續發展推手
撰文―李儀坤 圖片―農林中央金庫官網
#日本農林中央金庫
日本於戰後為推動耕者有其田政策,乃於 1947 年訂立農業協同組合法,確立農業協同組合( 相當我國的農會 )制度。農協得以兼營信用、經濟、共濟、營農事業,並以信用部提供各項事的資金需求,產生綜效。
同時由於農協受到地區限制,季節性資金供需巨大變動以及資金難以效率運用,政府因而設立農林中央金庫( 即我國的全國農業金庫 ),成為全日本農協信用部的中央銀行。其後並將與漁協( 相當我國的漁會 )的信用部一併納入,發揮規模經濟、提升績效。
/
近年來,日本農協乃至於漁協由於氣候變遷、經濟社會變化,面臨糧食供給不足、農業就業人口嚴重短缺、天然災害衝擊農業生產、作物多樣性逐漸消失、漁場枯竭與漁獲量大減,問題嚴峻極待改善。
/
因應環境問題,力求完備
日本農林水產省( 即我國農業部 )於今年 (2023) 年初,公布基層農漁協推動 ESG 行政方針。
行政方針首先要求農漁協在環境(Environment )方面,必須確切落實:
1. 氣候變遷之因應:農業方面必須採用節省能源設備、使用農機、減少化學肥料與農藥使用、品種改良因應氣候變遷。漁業方面改善養殖技術。
2. 灌溉用水妥善管理:與水利會密切合作、廢水妥善處理、水質污濁調查與改善等。
3. 再生能源妥善管理:溫室裝設太陽能、地熱妥善利用、機器設備採用節省能源、與臨近地主商借土地裝設太陽能設備等。
4. 廢棄物有效回收與妥善處理:農作物如稲桿的回收利用、作物殘留物堆肥化、作物葉桿飼料利用。
/
改善地區社會問題,有賴農漁協推動
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 ESG 行政方針中,有關社會(Social )問題,要求基層農漁協重點推動如次:
1. 貢獻地區社會:產地自產自銷,與工商業合作、農漁村旅遊、農民跨區合作、善用地區資源,協助居民生活食料需求、農地適度休耕、稲穀再行利用、強化農漁民教育。
2. 改善農漁民勞動條件:宣導農漁民勞動環境的改善、妥善規定勞動時間與假日休閒、顧用勞工妥適規範、善用機械化與數位化提升勞動效率、勞動員工與人材養成計畫等。
3. 兩性平等的重視:包括殘障者、及高齢者的雇用、女性合適工作環境、推動機械化減輕勞工體力負擔、勞動時間彈性因應、勞動環境的改善等。
4. 供應鏈的密切合作:與供應鏈合作以減輕環境負荷、透過網路多方宣導、資訊公開揭露,提升顧客忠誠度等。
/
強化公司治理的落實
日本農林水產省公布農漁協 ESG 行政方針中,對於公司治理(Governance )規範重點如次:
1. 重視法令遵循:確立農漁協內部通報制度、建立明確內部控制制度。
2. 強化農漁協經營管理體制:有鑑於日本農漁協為合作社組織,社員平均年齡 63 歲、教育水平偏低。須對社員進行公司治理研修教育,藉以強化農漁協經營管理,落實公司治理。
3. 重視災害因應與風險管理:農漁協須分散銷售對象,訂定永續經營計畫,參加農業保險,降低風險。
4.
農產品價格與收獲量變動對策:氣候變遷導致災害日益嚴重,農協信用部須協助農家因應價格及產量巨變損失風險,必要時積極融資、穩健經營。
/
日本推動農漁永續,成效可期
日本島國耕地狹小,農户擁有農地面積不過 1 公頃 ( 我國相同 )。氣候變遷導致災害頻傳,導致日本農漁各業推動 ESG,落實永續發展日益困難。加以偏鄉地區少子老齡化,問題日形嚴峻。
為期因應以及迎合世界潮流,日本農漁協在信用部、農林中央金庫支援下進行效率營運,推動ESG,達成永續發展成效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