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8期-【特別企劃】農有保,好險!-農業保險基金懶人包

國外發展農業保險之經驗與啟發
撰文―農業保險基金 整理―編輯部 攝影―楊志雄
財團法人農業保險基金(以下簡稱農險基金)於2020年12月經法院設立登記,成立至今不到2年,扣除整備期間,在短短的1年半之內就接手許多主管機關交辦的任務,對於協助推動農業保險發揮了相當大的作用,本次企劃特別整理了幾項重點,帶您一同快速認識農險基金的角色與義務。
/
農險基金成立的目的與功能為何?
協助辦理的業務有哪些?
相較於一般財產保險,農業保險的危險集中程度、損失頻率及程度均高,經參考國外實務作法,制度設計由政府提供再保險以提高保險人的承保能力。除規範保險業及農會、漁會承保農業保險危險,應以主管機關建立之危險分散與管理機制辦理,並成立農險基金負責管理該機制。
農險基金作為農業保險中樞機構,負責協助推動農業保險,除執行農業保險危險分散機制,承擔與分散保險人承保的農業保險危險,以累積農業保險危險承擔能量、強化永續經營能力,並肩負勘損人員訓練、教育推廣宣導以及資料庫建置等任務。
/
農險基金危險分散機制為何?
如何協助保險人分散風險?
農業保險是集合多數農民保險費,透過大數法則共同聚集資金,填補個別農民損失、分散其經營農業所遭遇風險,而保險人就所承擔之危險,也應該適當配置、做好風險管理。
如將各保險人承保之不同品項保單危險,以再保險方式廣納於農險基金,一部分由國內業者共保,透過品項與時間的分散,可均化及綜合危險。
另一方面,再透過向國際市場再保,也能集中業務,提高與國際再保市場斡旋之籌碼,降低保險費率。
/
與農業保險推廣上,農險基
金近期的成果為何?
一、建置農險承保平台
為協助農會進行承保、核保理賠作業,自2021年起陸續建置「釋迦收入保險系統」、「水稻收入保險系統」及「香蕉收入保險系統」,並辦理農險承保系統操作課程;另介接農糧署「糧政跨區即時申辦服務作業平台」水稻資料,簡化農民投保作業、提升農會辦理效率。
二、推廣農業保險觀念
為強化農漁會保險人辦理農業保險量能,普及農業保險觀念,農險基金也積極辦理相關宣導會,自2021年起,連續2年辦理包括政策型農業保險宣導說明會,合計參與人數約3,270人;另亦參與農委會相關單位、縣市政府或相關農會舉辦之說明會,提升農民對農業保險之
認知。
三、研議農業保險新議題
農業保險正逐步導入數位科技與人工智慧賦能,建立勘損農作物圖資資料庫,農險基金辦理科技化勘損技術訓練課程,讓受訓人員瞭解對於無人機與智慧型手機影像拍攝,及地理資訊系統整合應用,期望未來可藉由智慧勘損技術,降低勘損成本與提升勘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