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8期-【樹上掛的】「神的食物」可可 落腳國境之南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神的食物」可可 落腳國境之南

撰文趙如璽 攝影葉蔭龍 整理—Elaine

 

是的!你沒看錯,台灣有種植可可,地點就在屏東內埔。由原產自屏東、農民自行研發製作的生巧克力,濃郁綿密的口感更勝於進口舶來品,這是台灣可可道地純正的風味,是農民苦心堅持10年的成果,更是屏東縣農業升級轉型、博得生機的最佳展現。

 

風土氣候 造就可可最北線

親臨內埔鄉,從西勢火車站開始,拂面而來的是一股靜謐的鄉村氛圍,林立的檳榔樹、田間的鳳梨,展現出農業之鄉的豐足。佐以屏東特有的高溫陽光、多雨的熱帶季風氣候,讓原產區在非洲迦納一帶的可可樹,只生長在南緯20度到北緯20度之間,在屏東內埔他方找到棲息地,不僅創造出全世界種植可可樹的最北極限,也再次印證台灣農業的翻轉力量。

 

可可採收 。


屏東縣全境位於北回歸線以南,其中的微型氣候,成為可可鍾愛地。從三地門到枋寮的山線,常常是早上出太陽,下午落西北雨,如同熱帶雨林氣候,擁有地利之便。放眼全縣,種植可可範圍從長治鄉到新埤鄉,目前集中在內埔、萬巒、潮洲等鄉鎮,種植面積約200公頃,其中內埔可說是居中之冠。而以內埔鄉農會來說,除協助農民與學研單位合作,累積種植經驗與知識之外,更協助行銷推廣,朝向內埔產業轉型升級的方向邁進。以前,提到內埔等同於檳榔的故鄉,現在,它正在以可可走出一條綠金之路,期待在未來,等同於台灣巧克力產業、可可原鄉。

 

由右至左取出種子-發酵-曬乾-烘焙-壓碎-研磨。


發酵,決定風味的關鍵

在屏東的天時地利下,種可可不難,不過,將可可豆製成巧克力,卻是另一個專業,也是所謂二級產業,即使難度高,屏東當地種植可可的農民卻投入心力研發,也紛紛展現出豐碩成果。可可的產業鏈為:可可豆採收、發酵、曬乾、烘焙、壓碎、研磨、調味、巧克力成品,從收成到製成可可磚,至少要12道步驟,花上一個半月,在地農友說:「發酵是決定風味的關鍵!」……

 

全文詳見 378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