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期-【國際傳真】印度奧里薩邦的小米革命
#探索未來的糧食
撰文—張怡潔 圖片來源—奧里薩邦小米計畫官方網站
2023 年是聯合國設立的「國際小米年」,但為什麼是小米呢?
世界人口的主食是稻米、小麥和玉米,但這三大主食的生產是「看天吃飯」,只要風不調、雨不順,供應就會不穩。
隨著全球暖化、更加頻繁的極端天氣,糧食風險日漸顯著。因此,由印度倡議,將「小米」作為新主食,其能夠在貧瘠乾旱的土地生長,同時還有豐富營養,是抵抗氣候變遷的最佳作物。
/
小米集約化系統(SMI) : 提升產量的革新
在南奧里薩邦,小米的種植一直採用傳統農耕,由當地部落種植在地品種的小米。農民通常使用傳統的撒播法,將種子隨機撒在田地上,這導致極低的產量,每公頃僅為 3 至 4 公擔。
為了提升產量,當地非營利組織 Pragati Koraput與農民攜手合作, 引入了「小米集約化系統(SMI )」。這個系統從土壤管理、水分控制、營養供應和種植方法等入手,具體措施包括推廣直線型插
秧、直線型播種、間作、生物肥料、堆肥以及綜合管理病蟲害(NPM )等技術。
除了技術,種子品質也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奧里薩邦小米計畫」設立了種子中心,透過農民和專業人員共同參與,對當地小米品種進行試驗、篩選和改進,以培育高品質的種子。此外,政府也培育了一群「種子農民」,負責新品種的繁殖、保存和宣傳工作。
這些種子農民與種子中心合作,共同保存並推廣優質種子的使用,使整個社區的農民都能夠使用高品質的種子。SMI 導入與種子培育,成功讓小米產量得以翻倍。
/
引入現代化加工機器,賦權女性企業家
由於小米顆粒小,在當地這項作業通常由村莊的婦女手工執行,缺乏現代化的加工設備被視為小米復興的主要瓶頸之一。
因此,「奧里薩邦小米計畫」的其中一個核心,就是確保每個參與計畫的村莊至少擁有一個現代化的加工單位,提供去殼機、去石機和粉碎機等等設備。例如,非營利組織 Pragati Koraput引進了小米脫粒機,培訓當地婦女自助團體(SHG )操作這些機器,並協助她們建立麵粉廠,讓婦女以「小型企業家」的方式參與其中。不僅讓女性從繁重的去殼工作中解放出來,還促進了婦女賦權。
/
市場策略 : 確保最低收購價格
為了應對稻米的競爭,政府推出了最低收購價格系統,確保小米的最低收購價高於稻米的最低收購價格,鼓勵農民更積極地種植小米。政府購買的小米一部分分銷給當地商店,另一部分則銷售給婦女自助團體(SHG )經營的麵粉廠,農民的收入也能很快入帳。
此外,為確保小米的消費市場,政府積極進行宣傳,通過節慶、運動賽事和活動來推廣小米,向民眾展示各種不同的小米食品、製作並分享小米食譜、舉辦烹飪比賽、在學校營養午餐中加入小米等等,以提高消費者對小米的認識,從小米做成的餅乾、蛋糕、小米粥、到小米麵,甚至是小米咖啡館,小米可以說是成為了印度食物的新寵兒。
/
「奧里薩邦小米計畫」透過引入 SMI 系統,成功實現了小米產量倍增,並提高了農民的收入。該計畫還透過發展小米加工產業,賦予當地婦女更多的自主權和經濟獨立性。
印度正通過奧里薩邦的成功經驗,希望將小米推廣給全世界,以促進全球糧食可持續發展,期望在世界各地實現真正的糧食安全和保障。

導入SMI方法種植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