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3期-【農漁會通訊】順風順水順人情的線西鄉農會
小而美 質量並重轉型前進
採訪―丁文郁 撰文、攝影―戴卓玫 圖片提供―線西鄉農會
#線西鄉農會
位於彰化縣西北端沿海的線西鄉,是縣內面積最小的行政區;靠海地形常年受海風吹送使土地含有鹽分、加上土質不利排水,天然條件不佳的情況下農作物生長不易。連任 5 屆、將年華青春都獻給線西鄉農會的楊玲珠總幹事,積極創立自有品牌,讓營收由虧轉盈,堪稱是線西鄉農會的最佳守護者。
她不吝惜將經驗傳承,期盼農會系統可以資源整合,帶動起鄉村農會一起共好共榮。
/
在前往線西前讀起手邊資料,理解了線西農民遭遇的地理條件困頓,然而在實際見到總是笑臉迎人的農會總幹事楊玲珠後,更明白了是樂天心態的支撐,才培養出線西鄉農民獨有的韌性與堅忍。不浪費時間在怨聲載道,只管思考出路並落實地把手邊資源做到盡善盡美,小而美的農會也有機會出頭天。
/
孜孜不倦地進化 整合資源的推手
線西鄉農會楊玲珠總幹事,她自 21 歲進入農會,從基層做起,一路由信用部職員到主任,再打拼至總幹事位置並連任了五屆,將一生中最精華的 40 多年都奉獻給了線西鄉農會,讓人不禁由衷欽佩。
會如此受到愛戴,最主要就是她保有純真的心,以「耳根硬、嘴巴甜」的態度,即便是放低身段也堅持把該做的事做好,最終總能贏得信任與支持。
楊玲珠說:「總幹事是個需要十項全能的職務,必須自己領先才能帶領農會前進。」她邊做邊學,更在讀書期間取法企業界管理思維,讓線西鄉這種鄉村型農會有了蛻變的機會與可能。
/
結合在地企業 研發產品一把罩
農會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則是研發產品的能力,楊玲珠透過非競爭性策略聯盟的模式,以在地農民生產的農特產與在地企業結合的方式,魚幫水、水幫魚的共創共好。
線西鄉農民種植的作物以稻米、蒜頭和蕃薯為主要作物,2007 年她向農委會爭取經費,採用在地產銷班生產的台農 57 號蕃薯並與地方糕餅業者合作,花了 2 年時間研發出香氣濃郁、口感細緻的「風之鄉黃金蕃薯燒」,不論冷吃熱吃都讓人齒頰留香,這項產品讓農會創立了「風之鄉」的自有品牌,也打響了線西鄉農會產品的第一炮,連續多年被農委會評選為農漁會百大精品,以及觀光協會評選為百大觀光特產,時至今日依舊熱銷。
2008 年研發的黃金蕃薯麵線同樣獲得廣大迴響,從原本的手工製作到現在與在地食品廠合作,以日曬製成的麵強調溫潤口感,到現在都是農會的熱門商品。
2009 年研發的五寶沐浴乳,裡面含有抹草成分、氣味安定心神,好用又價格合理,因此會員不僅自己用更買來送人,就是回購率超高的長青商品之一。

/
有機在欉紅 口碑締造銷售率
作為農民後盾,農會也努力傾聽在地農民的聲音。58年次、吉興果園的農場主人王耀寬,自小和父親一起務農,長大後雖然當起上班族,但在退休後決心以農為業,農會除了提供貸款、協助申請農機補助外,也都會熱心地謀合其他農友或青農一同交流意見,讓他吸取很多農業知識。
果園裡以水蜜桃芒果最為特殊,這種品種特殊且照顧不易,全台灣僅有 30 公頃面積種植,加上是以在欉紅而不是催熟的方式,口感綿中帶 Q 且帶有水蜜桃的迷人香氣,甜度可達 15~16 度,一年只有一個月的採收期 ( 每年大約 6 月底到 8 月初 ),常在採收前就已經被預訂一空。
運用智慧科技 用儀器養出好雞
對於有志投身農業的青農,農會更是大力支援。以飼養有色土雞為主的玲岡牧場,負責人施孝岡很願意接受時代潮流,隨著智慧農業的演進,以環控雞舍的方式做為先進的飼養場域。
/
40 載光陰 傳承農業人情味
明年即將屆齡退休的楊玲珠,用 40 多年的光陰,落實著她的碩士論文中提及的如何讓鄉村型農會轉型成功經驗,並將經驗與實際數據大方分享,期盼帶動起全國小型農會都可以知其所本、質量並重的轉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