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2期-【萌觀點】商品成功上市 12 大審視點(下)
#千萬別急著推出新商品
撰文—莊雅萌 攝影—戴卓玫、胡景南
承上期,我們談到商品要成功上市的其中六個審視點:市場競品分析、生產加工場域、商品品質把關、商品差異化、品牌耕耘和命名發想。
這一期我們繼續聊聊商品上市需準備、檢核的第 7 ~ 12 個審視點。
/
7. 包裝設計是否抓住消費者眼球?
包裝是消費者跟品牌接觸的第一印象,有其一定的重要性。
若委外請人設計包裝的時候一定要先讓設計師清楚知道:
・品牌想要傳遞的精神
・商品主要訴求特點
・商品販售的主要和次要客層樣貌
・榮譽紀錄:得獎標章、通過的認證......
・一定要放在包裝上的元素:品牌名、logo、品名、商品特點、簡短的品牌精神、榮譽得獎紀錄、通過幾項認證、成分表等。
✔若是食品就應該賞心悅目:切忌圖案複雜,保持包裝的清爽度很重要。
✔包裝上不能有太多元素或重複圖案:除了上述一定要放在包裝上的元素之外,千萬不要把你想講的全部塞在一個小小的包裝上。
✔吸引人的文案:包裝上可以陳述品牌想要溝通傳遞的精神和商品特點。
✔傳遞品牌想要溝通的生活態度:從包裝上的圖案設計呈現品牌想要傳達的生活態度。
✔有風格的:包裝設計要有品牌自己的風格。
✔成分標記符合法規
/
8. 想賣給誰?主要客層?次要客層?
我們常會遇到有些學員說他的商品販售對象是包含全部男女老少,請注意:這不是指誰可以吃/用你的商品,而是你認為你的商品最吸引哪一群人青睞?這絕對是兩回事。
想賣給誰? 理由為何? 他們為什麼要買這類型商品?
/
9. 線上線下行銷推廣
確定商品的特點和消費客層後,就須思考透過哪些平台和工具來推廣?
如果你想要提高知名度和培養顧客忠誠度就要多透過社群媒體、做內容行銷;如果你想要提高網站流量和銷售量,就要經營搜尋引擎行銷。
如果有經營自媒體,不論是臉書、IG,Youtube、line@、社團,記得發文/影片的頻度要固定,發表之前亦須先企劃,不是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才會產生綜效和黏度。
/
10. 拓展通路,提高品牌曝光度
商品上市前應先思考在哪些區域販售?社區?本地/附近鄉鎮? 哪些縣市?全省?
打算在哪些通路販售?官網?自媒體?社團?自家超市?其他實體通路?電商? B2B ?封閉通路?展售
會?......?大部分的實體通路抽佣約是售價的 30 ~50%,電商則約抽取 15 ~ 20%。
千萬不要認為通路只會抽取佣金,什麼助益都沒有。
當然你也可以初期先和外面的實體通路和電商合作,俟官網和自媒體準備成熟了,再考慮是否全部收回自己販售,不透過其他通路。
/
11. 訂定最適價格
一旦決定舖貨的通路後,需同時調查市面上競爭品牌的訂價,再思考期望的毛利空間( 扣掉通路抽成/獎勵金/專案促銷活動配合/資訊處理費/正/逆物流成本/退貨/耗損/清潔費......),初步先理出一個心裡的訂價。
切記:不論是在自己的官網,實體或是電商通路......,價格一定要統一,如果要進行降價促銷活動,一定只能很短期,以免引起其他通路反彈和客訴。
/
12. 完善顧客服務,吸引再次購買與推薦
商品上市後會開始面對顧客很多問題,不論是商品特點詢問?訂單進度查詢?商品瑕疵退貨?不理性的顧客刁難......等,都需要有專職或兼職的人員負責。
顧客最介意他們的提問有沒有被立即回答?有沒有被重視?處理的方式有沒有滿意?每一個抱怨的顧客背後,還有 8-20 位同樣的聲音,只是你沒有接收到,所以處理顧客服務時,建議選擇之一是在公平的基礎往上多加一點點,就當做是口碑行銷避免拉長客訴曲線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