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1期-【農漁會通訊】水柿茶鄉的甘甜旬味
來到番路鄉農會可以看見柿餅製作過程。
水柿茶鄉的甘甜旬味
#番路鄉農會用專業與行銷讓產業升級發光
採訪/丁文郁 撰文、攝影/戴卓玫 圖片提供/番路鄉農會
/
坐落在阿里山山腳下,嘉義縣番路鄉是台灣水柿最大的生產地點,另一項特產則是具有濃厚韻味的阿里山高山茶。農會總幹事趙幸芳以行銷手法推廣在地好物,用專業態度敦促農民提升產品質量,讓更多人認識番路鄉的美好旬味。
假日時阿里山上遊客如織,層疊的青山翠巒,搭配遠方的藍天白雲,是寶島台灣最讓人流連忘返的高山勝景。山腳下的嘉義縣番路鄉,以往遊客總是匆匆路過,但近年來由於農會設立的「飲冰柿茶集」(柿餅SPA工坊)的農會購物中心,以優質的產品闖出名號,成為了阿里山觀光公路上的人氣景點。
在農會品牌下的飲冰柿茶集,不僅可以參觀到番路鄉最著名的柿餅製作與生產過程,還可以買到由農會開發的各種限量且安心的加工品,像是擁有專利與各種風味的柿果子冰品、當茶食最對味的柿餅與送禮禮盒,還有讓人飲後回甘的阿里山高山茶,與清香四溢的烏龍茶麵、茶燒米果、柿霜雞湯等等多元且包裝精美的各種伴手禮, 多達30~40 樣的在地商品讓人垂涎,成為饕客們指定一定要前往的免費觀光工廠。
/
長遠眼光 完善制度打造專業
番路鄉的農特產近幾年會如此名聲大噪,2022 年上任為農會總幹事的趙幸芳是重要的推手。趙幸芳過往工作歷程多在公部門多元的工作歷練,讓她在地方上廣結善緣也增加效率,針對問題容易直指核心,也可以更精準地找到可以相輔相成的資源。 趙幸芳從公部門到農會,雖是不一樣的組織,但員工背景卻十分類似,所以她不畏紛擾,首先將人事制度建立起來,以獲得同仁的支持與信任。在理事會的支持下,第一步是公開徵才,將缺額交給全國農會的考試分發,力求公平透明。在此之前,番路鄉農 會的人事已有30 年未出缺招考,而這作法就能引進新的外部專業人才,讓培訓人才的成果可以接續、 不至於有斷層。趙幸芳說:「只要將人事制度建立起來,即使以後我離開,農會還是可以永續發展,甚至 發展得更好。」以無私精神廣納人才,成為讓農會好的關鍵之一。
專業顧問團 訓練員工快速上手
過往歷練讓趙幸芳格外重視專業,吸取專家寶貴經驗,將可縮短學習的時程,增加效率;憑藉人脈,她上任後聘請多位專家學者組成專業顧問團,提供農會員工各種專業知識。像行銷、包裝、陳列、推廣、服務禮儀等透過專家建議,可以有完整規劃。這些專家學者都是受到趙幸芳認真感動,無給職協助番路農會,趙幸芳認為,要承認自己的不足,向專家請教,強者多半樂於分享,正可補足自己弱項。術業有專攻,像她個人強項在行銷,但農會的金融事業既專業又重要,需要花時間學習;她上任前也做了功課,走訪了多家金融機構與銀行,發現放款業務通常設在二樓以保護客戶隱私,而過去番路鄉農會卻將放款業務設在大廳,這樣安排不大適當必須調整。
經濟事業 創造知名度與好口碑
趙幸芳在嘉義縣議會服務時以公關與行銷見長,所以 到任2 年半以來發展重心首先放在經濟事業的行銷。 農會的基礎在農友,要讓農友知道的努力,必須和他們的生產息息相關才會有感;番路鄉是偏遠的鄉鎮, 人口少,傳統的水柿和茶葉發展到了一個瓶頸,必須突破才能改善。
到任後迅速成立新聞媒體群組,聘用專任的社群媒體小編,趙幸芳以往就是嘉義縣市大型活動的承辦人,和媒體關係良好,只要有活動就立即發新聞稿,透過行銷,將知名度逐漸打開。頻繁出現在地方電視台和平面媒體的大力報導,甚至在主流媒體電視新聞上亮相,在地農友因而感到驕傲。建立了品牌形象,農友也會開始在意自己的產品質量,對在地產業與有榮焉。

農會設立的「飲冰柿茶集」購物中心,以優質的產品闖出名號。

農會以「飲冰柿茶集」為品牌,開發出柿子與茶等各種限量且安心的加工精品。
后羿農場 感受在地用心好農會
榮獲2019 年嘉義縣精緻農業協會番茄品評冠軍,多次在全國小番茄競賽獲獎的后羿農場,總是面帶微笑的農場主人江曉琪,和先生從嘉義大學農場管理系畢業後就決心要務農,已有25 年資歷。 位於番路鄉通往阿里山入口的后羿農場,生產小果番茄,和哈密瓜或洋香瓜等溫室水果為主,因擁有飽和日光與顯著溫差,是優質水果的最佳產地。
而在地理優勢外,最讓她感受到的是農會的用心,農會主動協助改善農業設施設備外,在行銷通路上更是不遺餘力,透過網路推廣、媒體報導,讓很多人看到在地農民在農業上的努力。以未來可以成為真正的農業管理 人為目標,江曉琪感謝農會可以做為農友強而有力的後盾,讓大家專心在專業生產。

后羿農場主人江曉琪與趙幸芳(右)分享玉女小番茄成長的喜悅。
水柿農許金興 樂見水柿香甜回歸
從番路鄉60 年代受政府政策鼓勵開始種植水柿,就看著鄉內水柿成長的許金興,原本是農會主任,對水柿發展感覺樂觀,加上當時雙親過世,遂離職專心務農種植水柿。 目前他的果園以草生栽培為主,不使用除草劑,靠天然環境改良土壤中的微生物,讓果樹長得營養健康; 他認為草生栽培雖然要雇工除草很耗費成本,但果樹會因此較為強壯,果實的產量與質量都會提高,人吃了也健康,是很值得的投資。走過水柿價格最好的60 年代,歷經價格起伏,他很感謝農會現在以收購方式穩定了水柿價格,也保障了農民的收益。抱著開放心態,他樂見農會將水柿做了許多符合現代飲食觀念的各項新奇改良的加工品,他自己很喜歡將柿餅配茶吃,也會買這些好看又好吃的禮盒送給親朋好友,水柿再度成為他嘴裡禁不住笑的驕傲。
提供後盾 讓農友不孤單
番路鄉水柿,繁盛時期有500 公頃,目前僅剩下200 多公頃;趙幸芳上任後契作收購與加工品製作,讓原本價格不穩定的水柿,成為收益高又穩定的經濟作物。為了打造完整的柿子故鄉,延長產期,番路鄉柿餅製作的牛 心柿大約到11 月中,接下來引進了鑽石蜜柿和東勢的筆柿,大約到每年1 月中下旬都還可以看見柿餅製作過程。
趙幸芳每次打造新商品,都須事先鎖定銷售族群,經過漫長的反覆測試, 加上內容與外在包裝都講求精美,每每在市場上造成話題。而連續28 年舉辦的柿子節,正是趙幸芳推出新的柿子商品時期,像2024 年是和善化區農會的聯名合作,推出的芝麻柿餅冰淇淋口味清香迷人,就引起了熱烈搶購。 趙幸芳說:「先把商品品質提升,價格就不會再是消費者的唯一考量。」用高標準看重自己,漸漸地格局與態度都會提升,升級後的農會,自在發出耀眼的光。

讓消費者趨之若鶩卻常缺貨的柿子冰淇淋。
.
.
.
.
.
.
詳情請見401期農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