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401期-【國際傳真】從荷蘭花卉技術 看永續農業的新可能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花卉王國荷蘭。(圖片來源/pixababy 寫真素材)


從荷蘭花卉技術看永續農業的新可能荷

撰文/張怡潔

/

荷蘭的國土面積僅略大於台灣,它不僅是全球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也是世界 最大的鮮花生產和出口國,花卉產量占全球總量的近一半。

或許大家已耳聞, 荷蘭卓越的農業成績很大一部分得益於其在溫室技術上的全力發展。藉由精確 控制光照、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荷蘭克服了土地狹小和氣候條件的挑戰, 讓花卉生產實現了如工業產品般的高效率與規模化。根據荷蘭國家統計局的資料,2022 年荷蘭的溫室佔總栽培面積的約40%。這種前瞻性的農業模式使荷蘭在全球花卉市場中保持著領先地位。

然而,2022 年隨著烏克蘭戰爭爆發,能源價格暴漲, 荷蘭的溫室農業面臨高能源價格帶來的巨大挑戰。許多生產者不得不改變種植策略,甚至有的乾脆讓溫室休耕過冬。面對能源價格波動,以及日益加劇的氣候變遷,荷蘭花卉產業正積極尋求更加節能、環境友善的新方向。

許多生產者已投資多項節能設施,例如太陽能板、 LED 燈或是地熱能,以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 全球最大的胡蝶蘭生產商之一的Ter Laak Orchids 便是其中一個先驅者。位於位於荷蘭主要城市鹿特丹和海牙之間的瓦漢寧恩,這家公司在17.5 公頃的溫室內, 每年生產高達800 萬株胡蝶蘭。

/

全球首創的「日光溫室」技術

在花卉種植中,許多生產者普遍的困擾是夏季陽光過於毒辣,冬季則陽光不足且溫度過低。Ter Laak Orchids 與瓦漢寧恩大學合作,於2014 年研究並建設了全球獨創的「日光溫室(DaglichtKas )」。這座溫室擁有獨特的頂部設計和太陽能收集系統。位於溫室上方的太陽能集熱器會根據每年2 月到10 月的 陽光情況,沿著預設路徑運行,經過設置於溫室南側 的特殊透鏡,將陽光引導至焦點集熱器。這些集熱器由黑色直線水管構成,自來水會流經其中,當水管被透鏡聚焦的陽光加熱時,水溫便會上升。熱水會儲存起來,成為冬季或夜晚加熱溫室的再生能源。 日光溫室與傳統溫室相比,可節省45% 至50% 的能源使用!同時,穩定的陽光收集系統還能確保植物在冬季 時獲得更多光照,提升花卉品質。



日光溫室。(圖片來源/Technokas 官方網站)



節水環保的雨水搜集系統

除了再生能源,Ter Laak 在溫室設計中也精心考慮了水資源的使用。模擬熱帶地區蘭花的自然生長環境, 該公司於2017 年在溫室地下建設了儲水池,用來收集多餘的雨水,這些水源既能供應植物生長,也能調節溫室的溫度。儲水池的容量達7,000 立方米,儘管不算大,但水槽滿時,多餘的水會自然滲透至地下深達40 米的含水層,確保在乾旱的夏季依然能夠抽取水源來灌溉植物。這項設施還有助於減緩當地洪水問題及土壤鹽鹼化,並在大雨時保護周圍居民免受積水困擾。無論是對植物生長還是對當地環境的保護,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朝向更加環境友善的花卉種植

不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當人們關注荷蘭是如何利用溫室科技保持花卉市場的領先地位時,近年來,也越來越多人注意到,荷蘭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喪失嚴重的國家之一。消費者對花卉外觀的高度要求,促使花田使用大量農藥和肥料,不僅導致土壤和水污染,也加速了生物多樣性的喪失。目前,荷蘭的生物多樣性已經降至自然狀況下的約15%,而歐洲的平均水平為35%。如何減少花卉種植對環境的負面影響,成為荷蘭近年來面臨的挑戰之一。



荷蘭有機花卉種植先驅

不用任何化學藥劑來種花,大約十年前,幾乎所有人 都認為是天方夜譚。但荷蘭的Huiberts Flower Bulbs 自 2013 年開始種植有機花卉,成為少數採用此方式的先驅之一,目前已經成為荷蘭最大的有機花卉供應蓄水池 Bassin 地下儲水系統 Ondergroundse waterberging 雨季 Natte periode 旱季 Droge periode 雨水 Regenwater 者之一,直接或間接銷售荷蘭生產的約 75% 的有機球根。

Huiberts 的種植方式依賴於健康的土壤與微生物,傳統翻耕方式會破壞土壤結構,因此,其採用淺層翻耕技術,保護土壤層的完整性。田地挖出球根後,播種多樣的植物種子,植物的根系釋放不同物質,促進土壤微生物多樣性。此外,多樣的植物還能固氮,增加土壤養分,減少病害風險。田地周邊則種植了花卉植物,夏季盛開時為蜜蜂和其他昆蟲提供花蜜與花粉, 吸引蚜蟲的天敵,以生物防治取代化學農藥。



另一種選擇:溫室培育與抗病種子

然而,花卉轉型的挑戰在於,大多數生產者無法承受有機轉型所需的高額成本。在荷蘭,有機栽培的面積僅占總栽培面積的0.2%,可謂微乎其微。由於不使用化學肥料,有機花卉的尺寸通常較小,當消費者偏好「便宜又大碗」的花朵時,尺寸較小、價格較高的有機花卉更難打入市場。

為了更實際地解決問題,荷蘭花卉產業與瓦漢寧恩大學合作,提出另一種新方案:在溫室使用LED 燈光促進球莖快速生長,在高度封閉的環境中,確保球莖不受到病毒污染,使化學藥劑的使用能達到最小化,甚至做到有機栽培。僅在栽培的最後一年, 潔淨的球莖才會移至露天種植。然而,這時鄰近的苗圃也必須使用無病毒污染球莖,否則仍有可能受到周邊病害傳播。這也意味著,需要更多的關注培育抗病能力強的品種。

荷蘭目前正針對鬱金香進行DNA 標記研究。儘管如此,政府目前對基改技術的商業應用採取謹慎的態度,許多人擔心批准花卉基改,會為食品業開啟大門。不過,也有觀點認為,這對花卉產業來說是個可行的解決方案,因為它能有效減少農藥使用。最終, 是否採用這項技術,仍需進行更多的研究和討論。如何在花卉產業中達成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平衡,無論是在荷蘭還是台灣,依然是一項重大的挑戰。



參考資料:● Ter Laak Ochids officoial site , https://orchidee.nl/ ● Huiberts Organic Flower Bulbs , https://www.huibertsbloembollen.nl/



.
.
.
.
.
.

詳情請見401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