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期-【編者的話】做對的事, 也要把事情做對
做對的事, 也要把事情做對
總編輯——丁文郁
已在臺灣延燒多時的雞蛋荒之亂,可說是近幾個月來我國最夯的 民生議題。之所以會發生蛋荒,究其原因實有多端,但歸根究柢 氣候變遷無疑是問題的核心。
/
是的!怎麼又是氣候變遷惹的禍。
/
不僅此一事件,當前臺灣中南部久旱不雨,已嚴重影響到農業生 產與民生日常,這只是近 10 年來在我國已成常態的澇旱並存現象 之縮影與再次展現,還是拜氣候變遷之賜方有以致之。凡此種種 異狀,每年不斷地發生在國人生活周遭,已容不得我們對氣候變 遷問題無感或視而不見。
面對氣候變遷議題,1988 年在聯合國之下成立「 政府間氣候變遷 專門委員會( IPCC )」的跨政府組織,揭開國際社會正視此一問 題的序幕。而在 1992 年 5 月聯合國通過的《 聯合國氣候變遷綱 要公約 》,則是敦促世界各國積極因應氣候變遷議題,最具影響 力的國際公約。
依據此一公約,才有 1997 年《 京都議定書 》、2009 年《 哥本哈 根協議 》、2015 年《 巴黎協定 》、2021 年《 格拉斯哥氣候協議 》 等多項協議之簽署,進一步對全球各國自主推動遏阻全球暖化趨 勢訂出明確的規範。其中「2050 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已成為 全世界因應氣候變遷的最大共識。
談到淨零排放議題,「 千分之四倡議 」是個與農業習習相關,且 必需努力落實的呼籲。何謂「 千分之四倡議 」?為何與農業關係
會如此緊密?為什麼只要努力實踐,淨零排放目標庶幾可成呢? 就讓本期「 小農碳匯 」專欄報乎你知。
提及農業,在臺灣絕對無法繞過農會這個具百年歷史的農民組 織。其前身自日治時期設立以來,就與殖民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 關係,二戰之後迄今,她更扮演著執行政府農業政策之農政末端 機構的角色。在協助執行農業政策或開辦與解決三農問題有關業 務時,政府都會給予農會經費挹注。
/
常言道:「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 」,如果政府經費面臨僧 多粥少時,常會採取競爭性計畫方式,以決定經費分配的優先順 序,所以有需求之農會不但要研提計畫申請,並常被要求透過簡 報爭取出線的機會。實務上常見農會空有可行性與創新性兼具的 計畫,卻在簡報時表現的荒腔走板或不盡如人意,而功虧一簣真 是令人扼腕。
有鑒於此,本期「 萌觀點 」專欄作者,以其多年來擔任計畫評審 的觀察,加上她在此一領域的紮實功力,提點農漁會人或讀者如 何在簡報時勝出之道,期待不讓憾事再三重演。這是一篇中肯又 切中需求誠屬鞭辟入裡之作,值得推薦給大家多加品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