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90期-【封面故事】追尋洋蔥的 前世今生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在水一方」林園,天選之地

採訪張家宜 撰文趙如璽 攝影黃亮惟 


洋蔥,在台灣種植已有半個世紀之久,「 在水一方 」的林園,是台灣第一顆洋蔥所在地, 位在南台灣高屏溪畔,在國境之南, 以獨特的風土,一層層將台灣洋蔥的前世今生包覆收納, 孕育出讓人驚豔的滋味。


/

林園洋蔥都去那兒了? 

林園有產洋蔥?洋蔥不都是來自屏東?去市場問攤販,得到的答案多半相同,問高雄在地人,答案是洋蔥不就都在一溪之隔的屏東,枋山、車城、恆春沿 途都擺放一袋袋洋蔥,畫面如此深入人心,那林園洋蔥都去那兒了? 


/

林園洋蔥主要栽培品種為黃洋蔥定遠 6 號,又名球蔥, 市面上最常見,光從外型看,林園洋蔥果實碩大飽滿,圓滾滾的比一個手掌還大,拿在手上沉甸甸的, 黃家澤形容其特色: 軟甜多汁、個頭大、不嗆鼻。」 不僅外型亮眼,果肉纖維細緻,比起其他產地多了獨 特的甘甜風味及清爽脆嫩的口感,水分也更多。 


/

洋蔥產業在台灣是成熟產業,進來台灣的發展時間很早,爬梳林園洋蔥的身世,相當具有傳奇性。有此一 說是日治時代就從日本引進技術和種子栽植,但沒有 種植成功,民國 450 年,官方開始在中南部各地 試種, 其中,高雄市林園區表現優異,而台灣第一 顆洋蔥也就在林園種出來,堪稱洋蔥原鄉,也是高雄唯一的洋蔥產區。


由於洋蔥必須在含沙質的土壤及溫和的環境下生長,林園半沙土壤土性偏鹼,有著先天優勢,加上 年均溫 25 度,完美條件彷彿是為洋蔥打造的溫床。 


 園處在一個「 神奇地方 」,倚山傍水,沒有強勁狂風,讓洋蔥得以保留水分與甜度,高甜度也讓其存放不易,個多月時間是最佳賞味期限,錯過此時,就要再等明年。


/

三代農會總幹事傳承接力 


洋蔥在林園初登場是在林園區農會黃進登任職總幹事時,那時就與枋山、車城、恆春共 4 家農會共同運銷, 「 在黃進登時代,林園洋蔥就有好成績,不僅有產銷班,還外銷到日本,成功在外銷市場打開知名度。」 


並在黃進登之子黃世明續任總幹事時,就開始將長日照與短日照洋蔥品種分開種植。恆春種定遠 7 號為長日照品種,林園種定遠 6 號為短日照洋蔥,透過科學化來種植,採精緻農業,好的品質讓林 園洋蔥走向契作之路,得到企業青睞。


現任總幹事黃家澤接棒後,建立在其父、祖 2 任總幹事的既有基礎 上,一代比一代不斷改良,成就今天的風貌。 




黃家澤  ) 將父  ) 、祖  2  任前總幹事的傳承延續至今。



/

集團式生產,打造洋蔥原鄉品牌


黃家澤承接了前 2 任總幹事的經驗表示: 「 透過集團式生產,增加農業生產能量,同時配合一鄉一特產農業政策,將種植多元化產物轉為單一產 物,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所謂集團式生產,是用產 銷班形成群聚共識,從規格統一化管理、季節調整、 設備共用、施藥教學,提升洋蔥品質。 


黃家澤表示目前 林園區農會有產銷班 2 班,農民種植洋蔥歷史平均達 40 年以上,從種植的課程、銷售管理供運、產銷履 歷申請與農業改良場配合,種種努力就是為了提升洋 蔥產業的價值。每年 1、2 月是洋蔥收成期,完全沒 有滯銷的問題發生,在打造鄉鎮品牌上,林園區農會 成功讓洋蔥產業多元發展,不僅在批發市場擁有知名 度,也是批發商的首選,農民進而與企業契作,在各 個通路暢行無阻。 


在農業永續這條路上,林園區農會努力為土地把關, 洋蔥是以有機肥料種植,擁有「 無農藥殘留、食用 安心 」產銷履歷認證,10 多年來,年年舉辦洋蔥節, 透過品質競爭選出優良農友,讓遊客來「 ㄎㄠ洋蔥 」 體驗拔洋蔥樂趣,更衍生出洋蔥多樣性,染布、洋蔥 紙等文創及創新料理研發,發展出完整的洋蔥產業, 扭轉消費者對「 林園工業區 」刻板印象。




林園區農會家政班用洋蔥皮來染布,再製成各種作品。  



/

走過半個世紀,林園洋蔥也從人工種植漸漸轉為機器 種植,從育種、種植、收成,產銷,建立 SOP 一條 龍作業方式,符合現代農業產銷趨勢,黃家澤將前其 父、祖 2 任總幹事的傳承延續至今,也期許未來: 「 用冷鏈設備增加洋蔥的保存期,在豐收期間避免滯 銷問題,並穩定農友收益。」讓林園洋蔥繼續以其獨 特風味擁有一片天。 



PS.此期不但教你如何挑選洋蔥,另加碼五星飯店主廚提供的洋蔥料理食譜哦!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