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新年特輯:年年有魚 過好年】今天吃什麼魚?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冬令進補  吃魚最適宜

撰文吳秋瓊  插圖-Lichi

古老俗諺有「冬天進補,春天打老虎」的說法,冬令進補,更是多數人都有的觀念,進補又以補充蛋白質為主,公認最好的,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魚類,卻是最常被忽視的營養食材。冬季為什麼特別適合吃魚?其一是魚類富含高達18%的蛋白質,數十種氨基酸,以中醫的角度來看,不僅可以補中益氣,助消化,還有潤澤皮膚的功效,而從料理的角度來看,冬季盛產的魚,含脂量高,肉質佳,價格相對低廉,是食用的好時節。
-

吃盛產 物美又價廉

:午魚
台灣傳統俗諺有「一午、二鯧,三鮸、四嘉鱲」,可見午魚美味排名第一,冬季盛產的午魚,由於價位不高,拿來當年菜,更顯得經濟實惠。午魚肉質細緻,富含油脂及高單位Omega3,體型大小,也非常適合小家庭食用。常見料理則以清蒸為主,加上樹籽,梅子,高麗菜乾,豆鼓,簡單調味,保留午魚肉質細緻鮮美的原味。



:鯖魚
體型不大,外表看起來不起眼,加上容易腐敗,鯖魚成為最常被「誤解」的魚,市場上被稱為「花飛」,價格低廉,有特殊腥味,常被消費者視為「上不了檯面」而忽略,殊不知鯖魚含有EPADHA等ω-3脂肪酸等營養素,是背部青色的魚種中最多的,是CP值非常高的家庭食用魚,一年四季皆能補獲,其中以121月間油脂含量最豐富。鯖魚肉質偏緊實,乾煎的口感接近紅肉,由於富含脂肪,特別適合燻烤,市場常見鹽漬、真空包裝的鯖魚,都很適合拿來乾煎,日本人顯然對鯖魚料理與保存有獨到見解,日式料理常見生鮮烹煮的鯖魚口味,包括鹽漬、一夜干,生鮮處理,都頗能彰顯鯖魚特色。



:烏魚
每年10月到11月中,是烏魚產季,烏魚雖然有「烏金」的美名,但大都以烏魚子為貴,去除烏魚子之後,烏魚本身淪為「次品」,價格低廉,價值並未受到同等重視。其實烏魚從頭到尾都可以食用,生鮮烏魚的料理方法有許多種,魚頭、魚尾經過油炸,可以煮砂鍋魚頭,魚身中段可以乾煎、紅燒、加豆鼓、樹子清蒸,簡單料理就能呈現美味。「烏魚米粉」與「麻油煮烏魚」,都是非常著名的家常料理。由於烏魚並沒有細刺,魚身對剖,切成小塊,可以取代其他魚類料理的配料,例如烏魚滷白菜,做法是先把烏魚切成片狀,約一口大小,裹粉炸熟,起鍋瀝乾,大白菜下鍋先炒軟,再加入烏魚塊,加水悶熟,即可。


一夜干  自製保新鮮  -

日式食堂常見「一夜干」做成的魚料理,風味特殊,相較於生鮮烹調,更別具風味,究竟一夜干是如何製作而成的呢?

一夜干,顧名思義就是經過一夜風乾而成,也是保存魚類的方法之一。適合製作一夜干的魚種很多,鯖魚、烏魚、午魚,都適合拿來製作一夜干,雖然三種魚體不盡相同,但一夜干作法大同小異,可依個人喜好,掌握鹽水濃度,浸泡時間來調整,鹽水比例,建議以1000cc的水,加上70g鹽,攪拌均勻,浸泡時,鹽水以蓋過魚身為佳。
製作一夜干,必須掌握幾個重點,第一是清潔,將魚從背部頗開,去除內臟、鰓,將魚體內雜質徹底清除乾淨,以鹽水浸泡約一小時,再將魚體掛置在陰涼處,經過一夜,去除多餘水分,就成為一夜干。


(轉自2018/335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