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年特輯:年年有魚】天天有計畫 年年都有餘
華人過年,不只年夜飯重要,從初一到初五,親友訪來拜年,少不了吃吃喝喝,究竟年節食物如何採買,才能買到好食物,吃了健康又經濟,本文專訪以買食物聞名的採購達人朱慧芳,以她自身的經驗,一起來分享輕鬆採買過好年的秘訣。
長期以來,致力於土地關懷與友善農業,朱慧芳近幾年更投身公益,擔任梧桐環境整合基金會執行長,尤其引進美國西雅圖傑弗森市立公園(Jefferson Park)的食物森林概念,由基金會認養新竹高鐵站旁一塊閒置空地,邀請志工與地方居民,共同建造一座以「螺旋花園」為基礎的食物森林。
本身已經茹素多年的朱慧芳,多半是為了家人才下廚,採買水產,也以定置網漁獲為主,朱慧芳說,小家庭偏好體型小的魚,太大的魚,可能連鍋子都容納不下,現在的水產供應,正好吻合消費者的需求,有些複合式生態養殖業者,也會提供各種水產品搭配,比如一個箱子裡有幾種魚、蝦仁、有殼的蝦、蛤蠣等等,品項多,尤其真空包裝,保存容易,料理變化也更為多樣。
冷凍的水產品,烹調的前一天放到冷藏室低溫解凍,新鮮的魚,適合煮清蒸、煮湯,尤其真空包裝的魚片,本身經過完整處理,解凍好,剪開包裝就可以下鍋, 朱慧芳強調,任何水產都避免過度加熱,要注意火候,魚肉容易熟,烹飪時間不宜過長,簡單調味就有好滋味。
好經濟, 一次吃完為單位
每逢年節,主婦常出現採購盲點,朱慧芳的購買原則是先擬好菜單,從質與量兩方面來計劃年節採購的重點,以不過量,不浪費,達到經濟購買為最高原則。如何擬菜單?朱慧芳建議,以一天為單位,先想好要吃的食物,再根據菜單去購買,重點就在於,一天當中,只要一餐有一個特色,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就夠了,換句話說,如果需要拜拜,預期會有很多「年菜」,下一餐就改變食物原來的樣子,例如肉類可以切成細絲,加上新鮮蔬菜,再以蛋餅皮包起來吃,就會有不同的樂趣和風味。
變化餐點,是處理食物很重要的程序,以不浪費為原則,先做好計畫,才不會買了一堆用不到,吃不完的食材,尤其很多人都有「過年要吃一些平常沒吃過的東西」,沒吃過,可能也表示不會料理,或是料理了也不一定美味,與其為了嘗鮮,做了超乎尋常的決定,倒不如善用巧思,把樸素的食材變換不同的口味,更令人驚喜。朱慧芳說,小時候對過年最深刻的記憶,就是奶奶做的「合菜戴帽」,把十種菜餚切成絲一起炒熟,蓋上蛋皮,把菜和蛋皮包進「春餅」一起吃,春餅作法類似北京烤鴨的餅皮,這道菜是北京有名美食,又稱為「金銀滿堂」,過年時都要做來吃,象徵吉祥如意,金銀滿堂,吃起來別有一番滋味。
好道具,有吃有玩好難忘
除了經典美食,朱慧芳也建議善用道具,好比歐美國家過聖誕節,服裝,食物,道具,一樣都不可少,華人過節,也可以從餐桌器皿著手,例如火鍋,就非常值得投資,也許使用的機率不高,但是拿出來使用,餐桌就立刻充滿年節氣氛。現代人忙碌,逢年過節,通常以餐廳聚餐來代替家庭共食,對此,朱慧芳也建議,或許可以考慮把外食的預算,列入採買基金,以簡單烹調為原則,不僅可以吃到新鮮美味的海鮮料理,也不必出去人擠人,既沒有用餐時間壓力,也沒有空間使用壓力,更不必為交通問題傷腦筋。同樣在家中共餐,有些人也許會選擇購買年菜,朱慧芳仍然建議,把年菜的預算拿來採買生鮮食材,簡單料理,遠比外帶年菜更有氣氛。
除此之外,也可以添購年節專用的餐具,朱慧芳就特別買了一個銅製的「關東煮鍋」,本身只有保溫功能,必須把想吃的食材,先煮好,然後分別裝進一格一格的鍋子裡,完全比照關東煮做法,有甜不辣,白蘿蔔,魚丸,豆腐,玉米,每一樣都是再樸素不過的食物,但是每一個人都覺得好吃得不得了,顯見道具改變,樂趣也大大加分。
朱慧芳強調,關東煮料理非常簡單,只是把每一種食材煮熟即可,好吃秘訣就在調味,先用海帶、柴魚片熬湯頭,放進關東煮鍋裡,再加上各種煮熟的蔬菜或魚板,就成為好吃又好玩的關東煮了。
道具的妙用,其實就是一種障眼法,就像為了哄小朋友吃飯,餐具就有很多特色,成年人用餐,使用特色餐具,快樂是一樣的,因為過年是一年中最特別的一天,值得準備最特別的一餐,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全家人共享!
(轉自2016/335期農訓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