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402期-【細讀長照】放下土地, 還能有什麼?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組織定期的社區活動,讓老農有機會與他人交流,減少孤獨感,增強社交支持。


放下土地, 還能有什麼?
#  談老農民的心理適用

撰文/林昀芊  圖片提供/莿桐鄉農會

/

阿福伯坐在田埂上,心中充滿惆悵。陽光照耀著金黃的稻浪,但他的心情 卻如同陰雲密布。他的子女大聖和阿昌一再建議他賣掉這片土地,因為現 在地價飆升。

「爸,這塊田現在在值錢,你賣了吧?你的孩子準備出國讀書,需要一筆 錢」阿雄的語氣中充滿期待。
「是啊,趁著能賣個好價錢,大家都能過得更好。」阿昌也附和道,眼中閃 爍著對未來的憧憬。
小女兒阿玲低頭不語,心中卻明白這片土地對爸爸的意義。她知道,這不 僅僅是一塊土地,更是爸爸一生的心血與回憶。

阿福伯的心如同被重錘擊打,他的思緒回到了年輕時在這片田地裡辛勤耕 作的日子。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他與妻子共同的夢想,以及孩子們在田間 嬉戲的畫面。他擔心,若賣掉土地,未來的孫子們將無法體驗這份農耕的
樂趣,無法感受到與土地相連的深厚情感。

他渴望子女能理解,這片土地的價值不僅在於金錢,更在於它所承載的家 庭傳承與情感。阿福伯在堅持與妥協之間掙扎,心中期盼找到一個平衡 點,讓土地的意義超越金錢的束縛。
他想告訴子女,放下土地,還能有什麼?
或許金錢能帶來短暫的富裕,但 土地所帶來的,是根植於心中的情感與回憶,是世代相傳的生活智慧與價 值。

/

內在價值的發現

阿福伯的故事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他們內心情感的 糾結。土地不僅是生存的資源,更是他們情感的寄 託與生活的根基。在追求物質的同時,我們應該珍惜 那份深厚的情感與傳承,這是對老農夫內在價值的肯 定。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老農夫們有機會重新 發現自己的價值,讓生活不再局限於世俗眼中的金 錢,而是通過與土地的深厚連結、與家人之間的溫暖 交流,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與滿足感。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壓力的增加,許多老農 夫除了要面對與自己感情深厚的耕地之外,還不得不 直視自己身體逐漸老化的現實。他們在耕作時,常常 感受到力不從心的無奈與焦慮,這種隱諱的提醒讓他 們不得不關注自身的健康。即使心中懷著「我沒事」 的自我安慰,亞健康的狀態卻悄然成為他們心理的一 部分,反映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掙扎與不安。


老農的亞健康表徵

阿福伯的故事讓我們更加深入地理解他們內心情感的 糾結。土地不僅是生存的資源,更是他們情感的寄 託與生活的根基。在追求物質的同時,我們應該珍惜 那份深厚的情感與傳承,這是對老農夫內在價值的肯 定。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老農夫們有機會重新 發現自己的價值,讓生活不再局限於世俗眼中的金 錢,而是通過與土地的深厚連結、與家人之間的溫暖 交流,找到屬於自己的意義與滿足感。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生活壓力的增加,許多老農 夫除了要面對與自己感情深厚的耕地之外,還不得不 直視自己身體逐漸老化的現實。他們在耕作時,常常 感受到力不從心的無奈與焦慮,這種隱諱的提醒讓他 們不得不關注自身的健康。即使心中懷著「我沒事」 的自我安慰,亞健康的狀態卻悄然成為他們心理的一 部分,反映出他們內心深處的掙扎與不安。


老農的亞健康表徵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老農面臨著亞健康的狀態,這種 狀態通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 身體疲憊感
持續的疲勞感:即使經過休息,老農仍然感到身體疲 憊,這種持續的疲勞感常常影響他們的日常活動。
體力下降:在進行農耕活動時,老農會感受到明顯的 體力不足,無法完成以往輕鬆可以完成的工作。

● 睡眠問題
失眠或淺眠:由於心理壓力或身體不適,許多老農可 能會經歷失眠或淺眠,導致白天精神不振。
睡眠質量差:即使入睡,睡眠的質量也往往不佳,容 易被噩夢或外界噪音驚醒。

● 心理健康問題
焦慮與抑鬱:面對年齡增長、生活壓力以及健康問 題,老農可能會感到焦慮或抑鬱,這種情緒狀態影響 他們的生活質量。
孤獨感:隨著年輕一代外出工作,老農可能感到孤 獨,缺乏社交支持,進一步加劇心理負擔。

● 身體不適
慢性疼痛:長期的農作勞動可能導致老農出現慢性疼 痛,如腰痛、關節痛等,這些疼痛影響他們的活動能 力。
消化問題:由於飲食不規律或壓力,老農可能出現消 化不良、胃痛等問題,影響食慾和營養攝取。

● 免疫力下降
易感冒:老農的免疫系統可能因為長期的疲勞和壓力 而變弱,導致他們更易感染疾病。
恢復能力差:即使生病,老農的恢復能力也可能較 差,影響他們的日常生活。

阿福伯的故事不僅是對土地的情感寄託,更是他內在 價值的體現。他在耕耘土地的過程中,建立了深厚 的情感連結,這份連結不僅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也 反映了他對家庭和社會的責任感。然而,隨著年齡的 增長和生活壓力的加大,阿福伯在追求內在價值的同 時,卻逐漸面臨著亞健康的挑戰。身體的疲憊、心理 的孤獨感等問題,開始影響他的生活質量,使得他在 珍貴的情感寄託中感受到了一絲無奈。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老農並不認為自己需要健康檢查 或社區支持活動。他們常常抱持著「我沒事」的心 態,認為身體的不適是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或是對 辛勤工作的常見反應。對於心理上的不適,他們往往 將其歸因於子孫不在身旁所帶來的孤寂感。

/

此外,作為男性,許多老農習慣於隱藏自己的苦痛, 並不願意將這些情緒表達給子女。他們可能認為這樣 會顯得脆弱,或是希望子女不必擔心自己,這使得他 們在面對健康問題時選擇忍耐,而不是尋求幫助。這 種傳統觀念強調男性應該堅強、獨立,對情感的表達 有所壓抑,導致他們在面對內心掙扎時,往往選擇自 我封閉,無法獲得必要的支持與理解。

社會文化的影響,也使得他們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程度 並不會放在心中第一順位。因為,他們認為這是弱者 的表現。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老農對於心理健康的 需求並不覺得是重要,甚至將其視為不必要的負擔。 這種對男性心理狀態的傳統期待,使得他們在面對困 難時,往往陷入孤獨與無助的境地,無法有效地尋求 幫助。

因此,社區民眾應該更加關注這些老農的生活狀況, 理解他們在追求內在價值的同時,所面臨的身心挑 戰。我們可以透過以下幾個方式來支持他們:

● 建立社區支持系統:
組織定期的社區活動,讓老 農有機會與他人交流,減少孤獨感,增強社交支 持。

● 提供健康檢查與諮詢:
定期舉辦健康檢查和健康 講座,幫助老農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並提供相 應的建議和資源。

● 鼓勵家庭參與:
促進家庭成員對老農的關心與支 持,讓他們感受到家庭溫暖,進而提升心理健康。

● 倡導尊重與理解:
在社區內部宣導老農的貢獻與 價值,讓更多人理解他們的辛勤付出,並尊重他 們的生活選擇。

透過這些行動,我們不僅能夠幫助老農改善身心健 康,還能讓他們在社會中找到更大的價值與意義。關心老農,就是關心我們的土地和未來。讓我們一起努 力,為這些辛勤的耕耘者創造一個更加關懷和支持的 社區環境。


身份可以轉變,但價值依舊存在

也許,阿福伯可以決定與孩子們溝通:「我不反對賣 田,但我要留一小塊,讓我還能在這裡走走、看看。」 孩子們一開始不能理解,但看到父親這麼堅持,也只 能點頭同意。


心田的耕耘:讓老農找到新的生活價值

● 建立社區支持系統

● 辦理老農民聚會,讓他們有地方談天、分享經驗。

● 建立「農業傳承計畫」,讓年輕人向老農學習技 術。

● 提供心理支持,鼓勵長者傾訴內心的壓力。

● 鼓勵家庭關懷。

● 讓子女多聆聽,而不只是要求賣田。

● 子女應該站在父母角度思考,讓他們參與決策。

● 保留部分土地作為回憶,而不是全然放棄。

● 讓長者找到生活的新動力。

● 參與社區活動,如農村文化導覽、農產市集。

● 開辦園藝療法,讓他們在種植中找到新的價值。

● 強調「養生也是一種耕耘」,讓他們關心自己的 健康。



.
.
.
.
.
.

詳情請見402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