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期-【酷老行不行】青銀互動,世代共好
青年社區參與行動計畫—與居民共居。(圖片來源:教育部全球資訊網網頁)
#化高齡人口危機為轉機
撰文/陳玉華
發展中的綠色照顧以健康促進為核心,規劃綠色創新學習、互助共食及健康諮詢等三大重點服務。利用農漁村的自然元素,實踐農業多功能價值,透過農業組織互助、綠色元素互動及益康場域互享等策略作法,深入地方發展綠色照顧網絡,營造友善生活環境,預期協助高齡者達成在地健康老化的目標。
老人只能被動的接受照顧嗎?
當然不是!
隨著醫療保健體系發展,人類壽命普遍延長,多數長輩的健康狀況良好,許多人退休後參與志工服務,積極貢獻付出,是穩定臺灣社會的重要力量。以農漁業工作為主的鄉村居民,通常沒有明確的退休年齡,即使由工作主力退居二線,也持續參與地方組織及宗教文化活動,長者仍是地方不可或缺的人力與活字典。
考察前述農漁會及社區發展組織已經推動的綠色照顧行動,獲獎的典範多數以滿足高齡者的照護需求、提供健康促進活動為主,這些成果大致符合綠色照顧政策設定以農業 / 自然環境為本之「 環境 」與「 健康 」活動規劃,只是強調「 生活 」本質的方案數量相對較少,至於多世代共融與共好的活動設計則幾乎未見。
由於青壯人口往都會區遷移,少子女化問題也擴及農漁村,導致鄉村人口不僅老化,也面臨空洞化的危機。就長期發展而言,欲帶動農漁村再生,需有更多年輕世代返回或進入鄉村。因此,規劃並善用在地高齡人力,投入社區產業形成互助交流網絡,並且扮演農業技術及地方文化的傳承者,預期可協助缺乏生產營運知能與資源的新農、不熟悉鄉村文化與生活型態的年輕世代順利融入地方脈絡,促成地方人力的運用及永續傳承。
青銀共助的年代來了!
不同出生世代的人,由於成長環境及生活經驗的差異,經常在價值觀、態度及行為模式出現歧見或衝突,通稱為「 代溝 」。隨著人類壽命延長、家庭結構與居住安排形式改變,非親屬之間的多世代共處機會增加,必然產生更多代溝,更需要互相瞭解、學習,才能促成世代互助與共好。只是,要讓不同世代往對方踏出第一步,往往不容易。
當世代共助議題尚未成為社會政策的核心,大人們也未必清楚世代共好的重要性,「 青銀共居 」這個酷炫主題就已出現在 108 年國中教育會考的寫作測驗中。考生可提出高齡社會年輕人與銀髮族可行的相處模式,也能根據個人與年長者的相處經驗或是對生活周遭的觀察,表達個人對世代共居的感受及看法。
世事多變,各類風險與不確定性都明顯增加,對個別世代的影響程度也不相同。因此,促進世代互動,推動青銀共居、共創的必要性,不會僅止於會考的測驗題目,而是被視為因應高齡社會永續發展的解方之一。教育部青年發展署推動之青年社區參與行動 2.0 Changemaker 計畫,就是鼓勵青年世代與高齡長者互動來消減世代隔閡的策略形式。
青銀互動,從為什麼到被療癒的過程
跨越世代歧見與衝突,至相互理解與互助,非短期能達成的目標。透過戲劇的縮時呈現,是讓觀影者從中感受青銀互動的過程,意會世代如何從相互猜疑到互相理解的變化的方式。日劇向來受到臺灣民眾歡迎,以 2003年開播的《 來去鄉下住一晚 》劇集為例,節目主旨強調「 一宿一飯の恩義 」,透過藝人到農家借宿,協助農家勞動、修補工作,作為回報爺爺奶奶提供食宿的恩情。這個實境節目不僅帶動鄉村旅遊的風潮,也順勢保存地方產業文化。
2019 年的療癒單元劇《 來住京都才知道 》,介紹京都當地人才知道的百年老店與地方文化,也透過剛離職的女主角到京都拜訪手指受傷的舅舅,鮮明地呈現青銀世代寓意深遠的互動與對話。對喜愛京都歷史文化與傳統飲食的觀眾,這齣戲劇引人之處,就是隨著女主角依照舅舅「 不多做解釋、親自去感受 」的要求,騎著腳踏車探訪大街小巷真實存在的老店與職人,陸續找到「 對的 」及發現更多「 新的 」東西。
世代共創「缺損」與「失敗」的當代意義
劇中女主角是剛離開職場的 30 多歲年輕女性,亦是眾多報導公認「 最不幸運 」的千禧世代,短暫的京都行不僅是一趟文化美食之旅,更是透過青銀互動獲得自我療癒之旅。女主角探訪古董店的場景,仔細介紹「 金繼 」這項用於修補杯盤器皿的古老技藝,如何讓有意義與價值的物品再次重生。
只是,並非所有的缺損,都需要修補。店主人認為:「 要修也可以,不修也別有趣味。」對個人而言,曾受創的身心,也無須強行修補吧!
在女主角回東京之前,舅舅帶著她到河邊喝咖啡、聊天,並說這裡是我喜歡的地方,女主角才緩緩說出「 我的人生失敗了。」睿智又不失幽默的舅舅總會講出發人深省的話,下面這段話可以分享給同樣身心疲憊的青年世代:
我的人生也不上不下,沒結婚、也沒孩子,工作也換了 3、4 個,以妳的基準來看,我的人生可說是蠻失敗的。不過,我可不這樣認為!何不把人生想得更單純一點,做什麼都好,嘗試各種事物,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會發現愈來愈多喜歡的事物,像這樣過每天的生活,不覺得很快樂嗎?喔,是不是真的這樣,我是不知道啦!呵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