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91期-【封面故事】以愛之名,無毒茉莉綻芳華—母女演繹「愚公移山」造一個永續的夢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顧碧琪( 右 )與母親顧黃水花攜手打造出無毒茉莉產業。


母女演繹「愚公移山」造一個永續的夢

採訪—張家宜、撰文—趙如璽、攝影—胡景南


顧碧琪總幹事振興茉莉產業的夢想,藉母親顧黃水花之手實踐,背後是對孩子 的無止盡的疼愛。以愛之名,如同愚公移山的故事,真的在八卦山下發生。

/

身為總幹事的母親,也是花壇鄉首位支持種植無毒茉莉的顧黃水花,現年 72 歲,透過雙手,一圓了女兒的夢,讓茉莉花產業在自己手上從傳統走向轉型, 說到種植茉莉花,她爽朗回答:「 從年輕做到老,」無毒茉莉花田,完全是父 母疼愛小孩的心態。

沒有人做過,一開始自己也是反對:「 不噴藥,做不起來,不要做,」以前是噴藥,現在是不噴藥,在種植上真的是傷腦筋,「 種植無毒茉莉花真的很累,如果有一天上報章雜誌,就很開心!」

花壇栽種最多的品種是最常見雙瓣茉莉,香味最濃郁,依花苞大小區分為大朶 茉莉、小朶茉莉,大朶茉莉花苞呈圓頭型狀,易栽種,為花壇 90% 栽種品種, 小朶茉莉花苞呈尖頭型狀,較不易栽植,「 花壇的茉莉最香,花朵小,因為是 沙地,排水性佳,」相較鄰近鄉鎮地質為黏土,所種出的茉莉花朵大,含水量高以致香氣不足,造就花壇是茉莉花首選之地。

/

以創意打造無毒茉莉天地

站在整齊有序的花田中,處處都是巧思:光 是水,就引一旁山坡山泉水下來灌溉,細看一株株茉莉花旁都有水管,原來是人工滴灌設 備,這可是顧黃水花的創意,透過滴灌直接 到根部,相較用噴灑的,花朵濕了就不會香, 充分使用農業科技,保留花香。每一區自動 滴灌就需要 3天時間,再換另一區,水分不夠時,葉面就會枯萎,軟軟的,土就會太乾,這些細節都要在田間管理上,一一檢查。

茉莉花的最怕紅蜘蛛等病蟲害,不噴藥,那要如何防治蟲害 ? 
顧黃水花靈機一動,將一排排茉莉花植株相隔 20 公分,比一般 10 公分距離多上 1 倍,透氣通風,得以減少蟲 害,再透過捕蛾燈,防禦性費洛蒙生物防治 法,有效防治。另外,一畝畝花田地上覆蓋 白色透氣抑草蓆,抑制雜草生長,「 沒有草就沒有蟲害,」光是這塊透氣紗布就不同一般抑草蓆,更為防滑,從山坡地開墾的泥土 中會有小石頭,為了固定抑草蓆,還特別開 發ㄇ字型的鐵釘,更為固定。


藏身在一株株茉莉花下的人工滴灌設備。


/

「 前面完全沒有人種植過無毒茉莉,無毒農法完全是自己摸索、試驗,自己找出方法來,」顧黃水花笑說,如此辛苦完全是為了農會的理想,說白了,就是圓女兒的夢。

茉莉花採摘很費力, 更需要眼力,要看花的顏色、大小,花苞大 小如小拇指頭大,顏色越白越好,表示養分充足,花田間有略帶淺紫色的花,則是蟲卵下在花苞中,有病蟲害產生其中。

花盛產時,有時早上7 點就全開,幫忙摘花的阿嬤平均年齡 70 歲以上,最大隱憂就是人力不 夠,農會同仁下班時都捲起袖子來幫忙摘, 人力調配不易。 

顧碧琪看到年邁母親在花田辛苦摘種,心中著實不甘,顧黃水花笑說,一開始女兒要做無毒茉莉時,她還笑她呆,沒想到一股腦最投入的就是自己,她調侃說:原來最呆的是自己,這就是母親對小孩的無私的愛,二代合力創造無毒茉莉產業,為花壇茉莉造一個永續的夢,這就是傳承。


顧黃水花在田間辛苦摘種無毒茉莉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