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91期-【編者的話】一起來關心農業與農村發展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一起來關心農業與農村發展

今年伊始至今我國最夯的農業新聞非蛋荒莫屬,相對於媒體就雞蛋危機議題做 了鋪天蓋地的報導,卻有一則與臺灣農業發展有關的新聞受到嚴重忽略甚至漠 視了。

到底是哪一則新聞呢?就是今年 3 月 16 日中央研究院發布「 農業政策 建議書 2.0」。相信不只是一般國人,即便是農業界人士,大多未曾注意到此 一新聞,更遑論知悉該建議書的內容為何。

做為我國學術研究最高機關的中央研究院,繼 2013 年首次提出「 農業政策與 科技研究建議書 」,10 年後再度發布「 農業政策建議書 2.0」。該建議書係由 我國 12 位跨領域的學者,在每 2 個月 1 次的定期討論,加上邀請各界專家就 特定議題的分享與諮詢,還有赴雲林等地實地查訪,歷經近 3 年的醞釀終有所 成。

以如此嚴謹與縝密的態度,透過跨領域的研議,因而得以宏觀的角度探討我國 在農地變遷、農食產業發展、農業科技發展、農業環境永續、農村金融、農村 人力資源、農村衛生福利、農村社區發展等 8 個面向長期結構性困境,重新釐 清與思考根本性問題,並據以提出對我國農業發展的政策性建議。

揆審其內容誠屬發聾振聵之作;再者,以中央研究院的學術地位與高度,其所 提出的建議,對我國未來農業政策之制定絕對有指引之功效。只可惜未能受到
媒體與國人應有的重視,直令筆者扼腕,在此謹呼籲關心我國農業與農村發展 的有志之士能踴躍參閱,同時也請廣為分享。

/

誠如「 農業政策建議書 2.0」第九章農村社區發展所述:「 由於產業結構調整、 農業邁向多功能與六級產業化,以農村做為農業生產、食農產業、健康生活與 生態永續發展基地的價值,需要再度獲得重視。」彰化縣花壇鄉農會致力推動 的無毒茉莉花產業,可說是具體的實踐。

提到茉莉花是一種花型嬌小色潔白、香味濃郁、也是台灣夏天經 典的香花植物。筆者是從國語《 茉莉花 》與台語《 六月茉莉 》2 首琅琅上口的民謠,知道有茉莉花這種植物,但首見本尊卻是在 彰化縣花壇鄉農會舉開茉莉花產業文化活動時。

台灣的茉莉花產業若以採收花苞為主者,有 90% 集中在花壇鄉。
在上世紀 90 年代因工資高漲、人力老化及中國、越南茉莉花茶 低價傾銷,導致花壇茉莉花產業没落式微。2013 年適逢一位花壇 的女兒顧碧琪在出任花壇鄉農會總幹事後,不忍在地盛極一時的 產業不斷凋零,毅然投入茉莉花復興大業,以再造茉莉小鎮的榮 光。

傳統栽培茉莉花為了防治病蟲害、讓花苞賣相佳必須施藥。但基 於食安與對環境友善的普世價值,顧總幹事堅持推動以無毒友善 的安全農法種植茉莉花,但習於慣行農法的鄉親無人看好也不支 持,此時只有惜花連盆的顧媽媽力挺,以自家苿莉花田為其女圓 夢。

經由母女同心聯手,並以花壇鄉農會夢想館為平臺,逐步振 興在地茉莉花產業。如今在花壇已打造出從種植生產、加工到休 閒觀光的無毒苿莉花六級化產業,就讓本期封面故事為我國農業 留下這段佳話。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