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9期-【封面故事】體驗菇的一生,食農教育

體驗菇的一生,食農教育
#欣隆休閒農場
採訪—張家宜 撰文—趙如璽. 攝影—胡景南
始於 2 甲地,先成為孵化菇類的所在,後來進化成為欣隆休閒農場,寓教育於一身,來這裡,看得到、摸得到、吃得到、栽培得到,體驗到菇的一生,一邊專攻種菇,一邊教育菇的知識,讓友善環境理念傳播出去。
幾近 20 年時光流轉,今天,欣隆休閒農場已成為綜合性農場, 欣隆休閒農場如此定位:「 農場兼附生產、休閒、自然教育屬性,尊重自然生態資源、保育,開發休閒農園,使遊客達到觀光休閒之目的,並給予遊客正確之菇類生長型態及健康有機之菇類知識。」
之所以從種植菇,轉型為欣隆休閒農場,同時身為產銷班班長與農場主人的洪昶鴻回憶農場轉型契機,當時政府在推動休閒農場政策,順勢搭上便車,於民國 93 年取得南投縣第一家合法休閒農場登記證,以生產菇類為不變初衷,同時配合政府推展南投縣觀光、農業、休閒,提供更多樣化的旅遊服務和體驗活動。
/
走進菇類大觀園
來到農場的遊客,等同進入菇的世界,看得到菇、摸得到菇、吃得到菇,還可以親手 DIY,從原料到製造菇類太空包,將太空包帶回家,體驗菇菌類的生長過程,最後親手採收菇類,成為桌上美味菇料理。
洪昶鴻表示,這就是食農教育,從產地到餐桌,已推動近20 年,轉型休閒農場之後,菇類生產就自產自銷,不像以前產量多時,因為要透過大盤銷售,反而會被降低剝削,讓生產者利潤變少,自產自銷也走向自有品牌之路,更能創造出產品價值。
欣隆休閒農場堅持不以化學農藥來生產,每年必送SGS 檢驗,誠心誠意生產對健康大大有益的農產品。回憶不施農藥之路,相當艱辛難走,一開始量產時卻沒有市場,除了找尋通路,更想辦法研發商品和農產品料理,為自家的農產品找出路。
/
聽佛經的巴西蘑菇
走進菇寮,一間間菇室林立兩側,巴西蘑菇、白玉菇、雪菇等在各自在立體架上努力生長,白玉菇、雪菇在太空包上竄出頭,相較之下,巴西蘑菇則個個「 端坐 」在菇床上,一一排列,光是種植方式就與其他菇類大不同。
細細觀看,巴西蘑菇最大的不過 1 個大拇指大小,有的只有 1 個小指頭大,即使同個時間在菇床上走菌成長,每個生長的速度都不同,就如同 5 個手指頭長短都不同。當細細聆聽,菇寮竟響起陣陣念經聲,洪家一家信佛茹素,不但讓環境氛圍顯得更加「 有善 」,巴西蘑菇在成長過程中,有佛經音樂相伴,也似乎更賦予其靈性。

巴西蘑菇的家傳出陣陣佛經聲。
/
健康蔬食,吃出健康
今天如此榮景,回憶剛開始種巴西蘑菇,其實也是有不為人的辛酸,當時洪昶鴻的媽媽罹患重病,因為看到電視宣傳其高營養價值,對人體有益,起心動念想要種植,也得以造福更多人。
親切和善的老闆娘張寶珠,也是洪昶鴻的母親,談起菇類最有感,她娓娓道來自己曾因腎癌而切除一顆腎臟,從此茹素,身體力行,食用巴西蘑菇 10 多年,身體改善了,癌細胞也不再復發,更致力推廣鮮菇料理,讓來的人從吃開始,就是邁向健康的起點。
為讓人一吃就愛上,老闆娘絞盡腦汁,料理出多元健康又吃得到巴西蘑菇風味的餐點,如巴西蘑菇火鍋、奶油巴西蘑菇燉飯、綜合炸菇、乾煎巴西蘑菇,每一道都吃到不同滋味的巴西蘑菇,火鍋的清爽湯頭,燉飯的香脆,炸菇的脆嫩等,大人小孩都喜愛。
特別是友善無毒栽培,天生天養,不是環控的巴西蘑菇,因為生長緩慢,吸收日月精華,那細緻緊密,多層次的口感,還有濃濃香氣,一入口就叫人忘懷。不管哪種料理,所秉持的精神都是 "健康蔬食 ",透過健康蔬食增加身體能量,對抗壞細胞,尤其還有特調飲品 "當木耳遇上牛奶 ",食材為黑木耳、鮮奶,更砸重本加入 1 斤 400、500 元的桂圓乾來增加香氣味風味,不惜成本,拒絕用香精,用最健康最原型的食材呈現食物的原味。

讓您吃得健康、吃得津津有味的健康蔬食料理。
/
欣隆休閒農場如同一個以大自然為教室的農場,遊客可以獲得戶外新知,親子可以和樂融融,朋友可以窩心聚會;也是一個以教育為主題的農場,知識的吸取,自然的導向,人文的精神,環保的觀念,深入其中,更衷心期許:「 遊客從活動中獲得啟發、尊重生命、愛護地球、知福、惜福。」進而身體力行,開啟地球善的循環。
關於菇菇,我有問題!
Q:
如何在家料理出美味的巴西蘑菇料理呢?
A:
生鮮的巴西蘑菇可以切片,然後乾煎,放點鹽或醬油提味,嚐起來清脆細緻,如同台灣版的松露。
乾燥的巴西蘑菇可以煮湯,加點薑絲,香味十足,更勝於生鮮巴西蘑菇,簡單方便,在家裡就可以輕鬆享用健康與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