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2期-【封面故事】繽紛彩椒滿新港
繽紛彩椒滿新港
入冬之後新港的土地上開始繽紛起來,紅、黃、橘、綠、紫、白,鮮豔地顏色在陽光中閃耀,在地農友用最好的品質良性競爭,也相互合作,讓新港成為台灣彩椒的最大品牌。無論是皮厚多汁或皮薄甜脆,新港彩椒從視覺到味覺都一併照顧,有彩椒的一餐就是滿足。
多采多姿「椒」嬌客
紅色、黃色、橘色、淺綠、紫色、白色;大的、中的、小的、圓的、長的……,當新港鄉蔬菜產銷班第27班班長莊志銘將新港彩椒一字排開時,繽紛奪目的顏色與形狀令人驚呼,原來彩椒有這麼多種。
適地適種還要取經荷蘭
新港種植彩椒是從1992年開始,在此之前,新港多以種植蘆筍為主。一樣是高經濟作物,但蘆筍不僅需要每日採收,且採收方式非常費工,在經濟起飛農村勞動人口外流,與氣候變遷的影響下,逐漸消失。之後新港地區蓋了一些溫室,嘗試種小黃瓜,有天一位果菜承銷商拿了彩椒來,說價格好、在市場很好賣,且新港溫差大、土壤排水性佳,環境很適合,要不要種看看?當時台灣彩椒是高級食材,還要由荷蘭進口,他拿了一些種子育苗之後,由蔣漢陞、吳東興2位農友用種青椒的方法各種500棵。雖然收成不算豐盛,但價格很好,市場很不錯,便開始擴大種植。
![]() |
彩椒花。 |
一開始新港彩椒採平網種植,產期從11月收到隔年3、4月。1996年一群農民組成旅行團到荷蘭參觀當地種彩椒的設施,發現他們用直立式種法,彩椒可以長到一層樓高,回台後也依樣畫葫蘆,結果直立式種植使產期能往後拉長2個月,收成更豐富,彩椒面積也愈種愈大,目前已有近150公頃,每年產量2,000公噸,占全台產量的12%。
![]() |
林雅欣總幹事(中)與莊志銘夫婦正在討論彩椒的種植情形。 |
品種繁多,種植難在病蟲害防治
每一顆形狀、顏色不同的彩椒都是來自不同的品種。目前國內沒有生產種苗,都得依賴進口,經育苗後種進土裡。「這個最小的是櫻桃甜椒,目前還在試種中;這兩種都是水果椒,長的是近兩年出品,甜度可以到8度。我們種最多的之前是紅色101、黃色金沙;現在是紅色201、黃色115,都用種苗公司的代號稱。因為現在種子公司太多了,都會拿來給農民試種,看果型、硬度、抗病率、病蟲害防治,不是試一年就可以,有時候天氣也會影響彩椒的變化,」莊志銘如數家珍的解說,並剝開彩椒請大家試吃,水果椒皮薄甜脆,彩椒肉厚多汁,都沒有濃厚椒味,非常適合涼拌鮮食。「在市場上賣最好的還是紅、黃色的彩椒。」其他如紫色、綠色、白色的彩椒雖然一樣好吃,但顏色總不如紅、黃討喜。......
全文詳見 372期農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