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7期-【封面故事】壽豐西瓜 砂地的美味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壽豐西瓜 砂地的美味

 

台灣西瓜起源於明代末年,由鄭成功自福建沿海一帶引進,清代時被列為上供朝廷的貢品之一。乾隆時期有文人鄭際魁以七言律詩描述西瓜:「莫將萍實異茲看,老邵當年學種難。青蔓依微緣力弱,含香獨抱此心丹。」(今收錄全台詩),詩中青蔓是指瓜藤,心丹是指果肉顏色,全文顯見當時種植西瓜,並不容易,尤見珍稀。

 

撰文吳秋瓊 攝影吳東峻

 

碩果豐盛 大西瓜降服整季暑氣

種瓜的說瓜甜,花蓮西瓜好,可不是空口無憑。先天的地理環境,加上無汙染的水源,河床砂礫地,太平洋的海風吹拂,長達60天的後山日照,都是讓花蓮大西瓜勇冠全台的絕佳優勢。

 

全年皆有出產的西瓜,依據栽培時期不同可分為春、夏、秋三期,每年4月到8月為盛產期。根據農委會統計,西瓜是所有瓜類種植最大宗的經濟作物,而花蓮縣更是全台最大的西瓜產區。主要分布在花蓮縣境內秀姑巒溪、萬里溪、木瓜溪、花蓮溪等排水良好的河床砂礫地,第一期西瓜約在5月下旬開始上巿。

 

廣闊的西瓜田。


花蓮大西瓜從定植到成熟採收,育成期約需要100天,由於品質優異,極具經濟價值,享有「花蓮綠金」的美譽,每年盛產期從南區玉里鎮開始上市,北區的壽豐鄉壓軸。

 

順藤疏果 每一環節都需要人力

壽豐鄉農會黃啟祥總幹事表示種植西瓜,需要大量人力,每一個階段都必須人力介入,以保障後續更好的收益。例如從西瓜抽蔓(藤)後,需要整枝引蔓。主蔓生長約3040公分時,就要斷心,促使側芽分長為側蔓;接著開始引蔓,選留35條側蔓,維持和與畦溝呈垂直方向生長,順藤的目的,是為了後續開花、結果,都不受影響。接下來是授粉,西瓜是半日花,清晨到9點之間是最佳授粉期,但又常被低溫、下雨等天氣因素影響,發生授粉不全的窘境,通常為了提高著果率,就會採取人工授粉。

 

農友正拿著工具穿梭在田間裡疏果。


等到果實長出來了,就要進行疏果,凡是畸形果、裂果、病蟲害果實、結果部位不佳或節位相近、重複結果等狀況,都必須及時拔除,避免消耗植株養分,目的是確保留下來的果實,能獲得最佳生長條件。......


全文詳見 377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