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9期-【看見農漁會】資產活化 帶動地方的社頭鄉農會
八卦山下 芭樂和龍眼的故鄉
資產活化 帶動地方的社頭鄉農會
位於八卦山麓下,有著八堡圳、八堡二圳、鴻門圳交織成綿密灌溉網的彰化縣社頭鄉,生產的稻米、芭樂、龍眼、蜂蜜和土鳳梨都頗具口碑。不僅是全台最早種植芭樂的地方,利用古法焙灶烘焙的龍眼乾,更深受老饕青睞;近年來,社頭鄉農會利用資產活化,延伸出鄉裡熱鬧的社斗路美食,用不同方式為地方經濟繁華一起奮鬥。
採訪―丁文郁 撰文、攝影―戴卓玫 圖片提供―社頭鄉農會
說到彰化縣社頭鄉,眾所皆知是台灣織襪故鄉,台灣每5雙襪子裡就有4雙來自這裡;因此曾有人戲稱,在社頭若倒了一根電線桿,壓到的可能會是董事長。身為全台最強又具國際競爭力的織襪聚落,在農業上的表現也同樣讓人刮目相看。
社頭鄉農會將臨路店面租給餐飲業,營造出社頭美食街帶動地方發展。
至今擔任社頭鄉農會總幹事長達13年多的蕭浚二提起社頭鄉的農業現況,如數家珍地指出社頭鄉因為位於彰化平原與八卦山脈的交會帶,平原和丘陵地均有,加上完整的灌溉水圳,讓這裡一年四季的物產豐富且多樣,且每樣的品質都很優越。隨著耕種面積日益縮減,目前大約有2,100公頃的農地,其中芭樂大約佔400公頃、龍眼200公頃、鳳梨80公頃,其他多是水稻與不同品項的蔬果和蜂蜜,小而美且品質佳,就是社頭鄉農業的特色。
資產活化 攜手地方繁榮
原本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服務蕭浚二,2008年回鄉接任社頭鄉農會總幹事,轉換跑道一樣都為農業服務,自然就是要做到最好。他說:「農會存在的目的就是服務農友。」只要可以增加農民收益,就要全力以赴。
芭樂是社頭鄉打出品牌的主要農特產品。
全文詳見 379期農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