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80期-【看見農漁會】有溫度的行銷策略 龍井區農會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找出農業和在地發展最佳解方

有溫度的行銷策略 龍井區農會

採訪—丁文郁 撰文、攝影—戴卓玫 

擁有山、海、屯三種地貌的台中市龍井區,鄰近台中大都會,因應經濟發展,這裡的農業努力維持著人與土地間的和諧關係。小玉西瓜、紅土花生、紅土地瓜和水稻是龍井的物產,在龍井區農會不斷創意發想和推廣下,品牌知名度大增。「看見家鄉美好是最幸福的事。」在即將成為百年農會之際,與時俱進地以有溫度的活動和商品,拉近了農產與在地,城市和鄉村間的距離。

位於台中市海線的龍井區,往西即是台中港和台灣海峽,南端則以大肚溪和彰化縣為臨,古時稱作茄投庄;1920年時因為在今龍泉里處發現一口龍目井,而更名為龍井。龍井區農會的發展甚早,前身是1922年成立的「有限責任龍井庄信用組合」;1952年定名為龍井鄉農會,明年正是成立100週年。

越過了大度山,龍井一片綠油油的平坦阡陌是中部海岸最美的視野。農夫騎乘摩托車行經產業道路,一群白鷺鷥敏捷地從田間竄起飛舞,歲月靜好的鄉野圖畫勝過大山大水。現在的龍井是台灣經濟發展的電力引擎,點綴在海平面前,台中火力發電廠的五根大煙囪和密集的高壓電塔,象徵著工業經濟的快速起飛;然而朝陽下的龍井依然守護家鄉的美好,用初心呵護土地上的作物,傳遞著有溫度的風土滋味。


                                                農會活化閒置空間,打造出龍井區嚴選的賣場。


整合資源換位思考 找到農會價值

一抵達龍井區農會,馬上看見神采奕奕的總幹事林裕議在信用部和農友打招呼。有別於嚴肅主管樣貌,穿著牛仔褲的林裕議親切有活力,連帶穿著制服的農會員工們也笑臉盈盈。2013年由鄉長轉任龍井區農會總幹事的林裕議,是近幾年讓龍井農特產知名度大開的功臣,整合了過往的行政資源和人脈,加上靈活的行銷點子和將農會舊有空間資產活化,風貌煥然一新。

林裕議把「深耕、信賴、富農」當做團隊目標,努力讓家鄉美好。首先他將農會經營的主要收入來源信用部的業務提升,原本存放比30%拉升至目前近60%,8年前存款60億如今也快達百億。對於員工訓練非常重視,像是制服、待客禮儀、業務內容與制度等,都請專人前來授課,因為農會要有競爭力就得跟得上時代腳步、與時俱進。接著將農會閒置空間做盤點,進行改善、美化後承租出去,像是地政、圖書館、7-11、財政局、友善農產店舖等,讓農會的現金流有穩固收益。

供銷部也做了轉變,經營型態由原本的柑仔店轉化為農特產品展售中心―「識食好農」館,空間比坊間超市更為舒適好採購外,也積極做好農產品電子商務行銷模式,像是和各大電商合作建置網路行銷通路(農會官網、普利共好、農金資訊、全國農漁會商城、花樣―MOMO購物、團購網等),更組織了識食好農社交平台群組,和粉絲專頁及團購群組一起行銷,為農友打開更多銷售通路。

龍井西瓜 上天賞賜的禮物

林裕議提到龍井的農業,由於是台灣最早農地重劃的示範區,加上有大肚溪從區域內流過,水路和農路都呈現棋盤式的規則,規劃十分完備;地價飛漲,在地農友很多已經不靠田地作物維生,目前大約有9501,000公頃水稻田。其他作物中最出名的就是沿著大肚溪畔沙地種植的小玉西瓜,水質由發源自合歡山西麓的烏溪河水灌溉,加上上游沖刷出的高養分、腐質的砂土,以及中部適宜的氣候等優越的天然條件,而大肚溪流域周遭的土壤是排水良好的沙地,也有利於瓜類的根部發育,造就了龍井西瓜優良的品質。.............

 


綠色照護站 。


綠色照護連結在地 組成志工家庭

龍井區農會最讓人感佩的還有老人照護,配合政府政策及善盡企業社會責任所承辦的台中市樂齡學習中心業務和綠色照顧站,都有亮麗表現,因而榮獲「第一屆十大綠色照顧優良典範―最佳創意獎」。和老人家打成一片的林裕議說:「自己是校長、也是『笑長』。」他特別將農會的學習空間重新整理,讓老人家可以舒適地上課,農會裡的綠色植栽牆和對面的菜園都是樂齡班的作品,因為報名人數踴躍,也由原本的1個班加開至4個班。提供的共學、共遊、共餐等,都讓老人家覺得溫暖。和在地關係良好,農會家政班辦得有聲有色,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招募志工的能力,目前農會組織的農業志工隊有100人左右,是辦活動時最有向心力的生力軍,連結在地、社區互助,成為名符其實的活力農村。.................


導入文創美感的物產活動

對於精緻度要求甚高的林裕議,以和鄰近的弘光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的產學合作方式,為加工品做一系列的文創包裝和規劃,獨具特色也兼具現代時尚感,以「識食好農」為品牌,推出一系列龍井特有的加工商品,像是荳賞嫩豆花、冰果棒、植妍花韻油菜花系列、優豆賞膠原玉露、紅土花生油、春風滿麵、傳香米禮盒、藷韻禮盒等等,都是在地很熱門的伴手禮。每年11月的花現龍井活動,農會以波斯菊為主視覺發揮創意,像是花田中的童樂園,台灣時尚、貨櫃屋展現等,讓活動頗具水準,也帶動起龍井附近的觀光產業。

在快速與緩慢間取得了平衡境界的龍井區農會,也將農特產加工品和農業活動帶領至文創與體驗的更高層次;土地生長的豐饒美好,是被珍視以待的著力點,謝謝龍井區農會帶給農業不一樣的思維與視野。


全文詳見農訓雜誌380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