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80期-【特別企劃】後疫情時代 在家宅經濟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回家即出門 吃喝玩樂家世代

後疫情時代 在家宅經濟

撰文—戴卓玫  攝影—Elaine

2020年年初,世界在新冠肺炎疫情侵襲下, 消費習慣發生了劇變,人們被迫保持安全社交距離或居家工作,宅經濟也因此翻倍成長,成為消費新顯學。在家網購、使用影音串流媒體、餐飲外送平台、數位學習等網路新興產業獲利驚人, 實體店鋪也被迫轉型,宅經濟勢必成為席捲全球的未來消費趨勢。

 

新冠疫情顛覆了人們以往的生活型態,口罩成了日常必備,人與人的距離拉遠,外出用餐消費也受到了限制。其中最大的改變,就是人們的消費行為由「線下」轉為「線上」。因為出門不如以往方便,居家消費遂成為了主流,連帶著零售和服務業也面臨了數位轉型的必要,必須滿足消費者在家就能輕鬆獲得各種吃喝玩樂需求,宅經濟,成為最時興的消費商機。根據PwC(資誠通訊)於20213月發布的《2021全球消費者洞察報告》(2021 Global Consumer InsightsPulse Survey)裡指出人們的消費行為由「線下」轉為「線上」。因為出門不如以往方便,居家消費遂成為了主流,連帶著零售和服務業也面臨了數位轉型的必要,疫情創造出新的消費族群,35%的Z世代和43%的千禧世代傾向使用手機進行線上購物,而此族群也正是未來消費中堅份子;全球SVOD(線上隨選影音)的訂閱市場規模,在2024年時也將會是電影票房的兩倍。

壽豐鄉農會的冷藏配送車。


經濟部統計處在20219月的報告中指出,實體店鋪和餐飲業的營業額多數衰退,唯有宅經濟和民生物品需求增加,其中受惠的電子購物及郵購業,更是以年增23.4%、19.9%傲視零售業。這些現象顯示了消費者的態度和行為即將產生變化,能否掌握居家商機是業者未來經營成敗的關鍵之一。

賣場超商的策略轉型

戀家商機近幾年呈現穩定成長,疫情是另一股推波助瀾的力道,讓發展更加快速。以展店家數在2019年已經突破全台1000家的全聯來說,挾帶著過往便利性和滲透率均高的優勢,定位成為可以就近服務消費者商品和服務的零售業。商品上推出了多樣化的火鍋湯底和包裝好的好菜料理包,降低了做菜的門檻,也正符合消費者在疫情下得自己煮飯做菜的趨勢。大型賣場如大潤發、愛買等,則是推出網路型態的App,讓顧客可以在網路上用手機下單一次購足,對於消費者來說,這樣的模式越來越方便,點選項目和價格完全公開透明,網路交易完全不用和人接觸。取物時只需到定點,甚至不用下車,就會有服務人員將包裝好的物品送至後車廂,快速方便又符合疫情下的各項規範。...............


早在疫情前,壽豐鄉農會的蔬菜箱已販售多年,內容物儘可能以花蓮當地產出的有機蔬果為優先考量。


農會攜手合作 用蔬菜箱搶進居家商機

對於擁有實體銷售直銷站的農漁會來說,如何彈性因應新型態的消費轉變則顯得更加重要。順應這波疫情,很多農漁會也積極推出蔬菜箱,斗南鎮農會精米工廠廠長張耀裕提到這次農會在疫情三級封城下59月的轉變,當時因為正二期水稻耕種,稻米的庫存增加,加上學校停課,原本供應營養午餐的葉菜類菜農販售通路變得困難,基於協助農友銷售的立場,而將原本是B2B的精米工廠銷售通路,再增加B2C的管道。

定位在以自家精米工廠生產的越光米為主,搭配在地的馬鈴薯、胡蘿蔔、竹筍和絲瓜,結合斗南當地的雞蛋業者以及季節類葉菜,結合而成的越光米好食箱,不只在官網銷售,也和全國最大電商平台配合販售,一推出就獲得好評。在消費者希望可以增加更多品項的反應回饋下,更發展出和其他農會搭配合作的模式,像是林內的木瓜、中寮的香蕉、南化和枋山的芒果、阿蓮的芭樂等,都是合作的對象,一來幫助了農友、二來也傾聽消費者心聲和需求。為了解決當時配送缺車延期問題,斗南鎮農會以精米工廠的冷藏車自行載運前往,只要大台北地區的訂單達到200箱的數量,就以一日來回的方式宅配到市區,讓消費者有最新鮮的蔬果可以享用,每週數量可以達到500箱的配送量。.......

斗南鎮農會蔬菜箱 (圖片提供-斗南鎮農會)



全文詳見  380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