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期-【看見農漁會】三義鄉農會 飄散木材香的苦茶油之鄉
三義鄉農會
飄散木材香的苦茶油之鄉
苗栗縣三義鄉地區山多平原少,給人明顯的客家山城印象,高低起伏的地勢,雖然讓農地較為零散,卻也讓農物產豐富而多樣。近年來因為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健康,三義鄉農會以土生土長的台灣苦茶油,贏得極大好評;而三義木雕興盛,農會也以全國唯一木材原木標售與加工製品業務,讓三義鄉農會充滿了獨特特色。
採訪―丁文郁 撰文、攝影―戴卓玫 圖片―三義鄉農會提供
為了幫農友尋求商機,三義鄉農會很早開始推廣安全農業和友善耕作的觀念,將農產朝向更精緻、安全無毒的優質方向進行。像是苦茶油、有機番茄和有機稻米等,都很受消費者的喜愛。加上境內舊山線及雙潭2處有名的休閒農業區,遊客最喜歡來這裡看山景、玩農場,每年12月~隔年2月還有清香的茶花盛開,讓三義鄉處處充滿悠閒的農村好風情。
苦茶油之鄉 在地好油供不應求
要提到三義鄉的農產,最有名的莫過於苦茶油。陳月秋說明,台灣傳統野生的油茶樹主要分布在海拔500~1200公尺的山間,而三義鄉境內的地勢正處在其中,因此擁有油茶樹最良好的生長條件。境內榨苦茶油擁有悠久歷史,但隨著油品愈來愈多,曾經趨向沒落;農會在2010年開始推廣台灣在地苦茶油,一開始並不順利,直到2013年台灣發生了毒油事件後,健康養生的苦茶油開始水漲船高,農友們也才再度興起種植油茶樹的意念,目前種植面積約30公頃左右。
當初要發展苦茶油,主要就是看中了苦茶油品質穩定、耐高溫和營養價值高的特性,是可以深耕經營的品項。然而種植苦茶樹需要跟時間比耐心,主要品種有油茶(大果油茶)和短柱山茶(小果油茶)2種,以果實大小區分,大果油茶生長大約5年,短柱山茶的生長期則為7年。大果油質含量較少,出油率在25%左右,小果油質含量較高,出油率可達30%,雖然小果油質含量高,但因為採收需要人工,較為費工,種植上仍以大果的油茶樹為主要大宗。
照顧油茶樹的重點就是不要讓樹染病,加上前幾年生長期沒有收入進帳,都是油茶樹無法大量推廣的主因。每年11月左右,成熟的油茶樹會邊開花邊結果,需要以人工方式採擷茶油籽,並用手工撥開,曝曬一星期後才可以去榨油,非常耗費人力,產出期一個月左右。而榨油的油茶籽一定要使用剛摘下來新鮮的籽,若是自行落下則帶有黃麴毒素,對身體有害,絕對不能使用。......
全文詳見 371期農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