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7期-【特別企劃】提升質感關鍵詞 農業設計力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從植物到服裝的農業時尚風

提升質感關鍵詞 農業設計力

撰文—戴卓玫 圖片提供—徐璽、卓也藍染

 

台灣農業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然而每次提到農村印象,卻還停留在樸實一詞;樸實不是壞事,但要展現國際競爭力或拉進與年輕人間的距離,這樣的程度顯然不夠吸引。找出每個農村或農產品的獨特性,用美學力提升質感,讓農業也兼具有時尚味,將是未來農業轉型可以努力的方向與路徑。

 

每年深秋11月,來自全台各地的老饕們就會聚集在高雄美濃小鎮,等待著白玉蘿蔔的採收。白玉蘿蔔是美濃特有的小品種蘿蔔,大約百年前由日本引進,來到美濃落地生根,養出在地風土滋味;因產季只有兩個月,離土存放只能34天,以往在市場裡很難遇見。

 


在前凡止文創設計總監,現職徐璽設計負責人-徐璽的創意中,美濃白玉蘿蔔季以農業推廣為骨幹、人文質地為底蘊、時尚為樣貌的活動設計,將消費者引領至產地,也讓白玉蘿蔔逐漸被青睞,為台灣農業產業活動注入新的思維。

 

卓也藍染則是另一個農業美學執行完美的例子。卓也藍染行政總監鄭美淑和設計總監卓子絡是母子,一家人胼手抵足地致力於台灣藍染產業的復育工程,不只種植染青植物,也還原並創新藍染技藝,繼而開展全新的藍染紋飾設計與文創,從種植、採藍、打藍、制靛到建置藍染缸等一條龍式的專注,衍生出後續的商品設計,將在地藍染美學藝術帶往極致。

 

藍染在製作的過程中,色澤在布料上反覆堆疊,造就了藍染獨特的美,每塊布都獨一無二。


這些成功案例突顯了美學在農業裡的重要性與影響力。以往認為農業與美學是兩條平行線的不同名詞,其實也可以融洽地揉合在一起,內化出獨特並有深度的台灣農業美學。

 

卓也藍染透過嚴謹的一條龍式製作,布料層層染色,以簡約的設計風格,突顯藍染本身的獨特圖紋。


美學第一步 整理整頓好環境

徐璽認為台灣農業要晉升美學的第一步驟,就是整理與整頓,重視農業環境的衛生與清潔。多年來她參訪許多農會或農展攤位,農民往往以為眼前這樣陳設就已足夠,或是想要改變,但是不知從何下手,苦於現狀困境,無法提升銷售。若以消費者角度來看,尚有許多進步空間。這時候她就會建議農會或農民不妨「換位思考」,以消費者的身分出發,來思考看到這樣的賣場會不會想要停留?這樣布置的攤位夠不夠吸引人?商品的特質是否展現出來?商品的陳列具不具備讓人掏錢出來的吸引力?環境氛圍的營造是否幫商品加分?唯有這樣的換位檢視,才能真正看到盲點。......


全文詳見 377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