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7期-【編者的話】農業 跨界中
農業 跨界中
隨著武漢肺炎疫情驟然升溫並隨即轉趨嚴峻,國人歷經了5月15日至7月12日疫情三級警戒的震撼教育。猶記得去年此時正是我國武漢肺炎疫情大解封之際,隨之而來的報復性出遊之盛況恍如昨日,於今想來真是不可同日而喻。雖然憾事已然發生,再來只有亡羊補牢,但筆者堅信抱著同舟一命的抗疫決心、又有著無比韌性的台灣人,定能有效抑制與防堵病毒,打贏這一戰,讓一切恢復常軌。加油!台灣。
面對進入三級警戒的疫情發展,為避免群聚感染,我國開啟了各級學校停課、公民營機構分流上班或居家辦公、餐飲不准內用只能外帶等多項因應或管制措施,造成國人在生活與工作及就學上諸多不便,實不言可喻。
雖然處在此一非常時期,但從傳統市場人流不斷、賣場食材貨架長空、電商平台的蔬果箱不是缺貨,就是下單後至少一周後才能到貨、宅配因超量而嚴重延遲送達,甚至國內四大物流業者一度停運往北部低溫包裹,凡此種種恰恰再次驗證了「民以食為天」古訓,也更加凸顯出農業的絕對重要性。憑誰說農業是夕陽產業呢?非也!非也!她應該是、絕對是永不被淘汰的產業。
厚植農業主體性並能與時俱進,則是讓農業這個永不被淘汰的產業得以永續發展之保證。談到與時俱進,在當今VUCA時代裡,跨界合作應是最夯的議題之一。而集生產、生活、生態於一身和擁有六級化產業特性的台灣農業,經由與不同領域的跨界合作,能夠創造出無限的可能,讓她不但能與時代脈動同步,也會變得更加璀璨與亮麗。
有鑒於此,本期特別企劃「農業 跨界 方程式」,透過案例以剖析農業跨界的面面觀,同時也為疫情過後,台灣農業能夠再度展現出安定社會的力量與多樣化的價值,提供了另類思維與預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