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1期-【編者的話】精釀新年新滋味
精釀新年新滋味
每逢新的一年伊始,最常聽到就是「新年新氣象」一語,對多數人而言不就是老生常談、閒話一句吧,不太會感到新鮮或真的有多大的期待。但歷經2020年武漢肺炎疫情的肆虐並重創全球經濟,導致世界貿易估將萎縮約10%,其影響之大與深,尤勝於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因此被美國《時代雜誌》稱之為「史上最糟糕的一年」。所以面對2021年的到來,想必世人都會像筆者一樣有著殷切期盼,著實希望在新的一年噩運能遠颺,逐漸由剝而復,展現出浴火重生、欣欣向榮蓬勃氣象。
配合新年度開始,本刊在內容與版面上進行了調整,首先增加「農水ㄟ代誌」專欄,望文生義可知聚焦在水資源與農業三生功能關聯性之報導,在極端氣候影響導致旱象頻傳的當下,此一專欄推出實有其時代性意義。另外深獲讀者青睞的「農藝雅學」專欄擴增篇幅成4頁,以便林舜龍老師作品的手繪稿能完整呈現。再者,廣受好評的「食在材好」專欄由楊勝雄老師執筆,圖文並茂已歷三載,今年會和「好品集」專欄結合並易名為「食在料好」,著重在以台灣各地食材融入在地文化做成料理的論述,仍請楊老師擔綱,但改增成4頁方式編排。
話說每到東北季風吹起的季節,喝個酒暖暖身或以雞酒補冬,是國人常見的禦寒的撇步。提到酒雖然未名列在日常生活所必需的開門七件事之一,但它卻是深受國人喜愛且有著多種用途的飲品。回顧古籍詠讚酒的作品不可勝數,其中曹操《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詩仙李白《將進酒》中「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可視為經典之作。由此可見酒與國人的日常作息和文化傳承,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適逢嚴冬1月,讓我們來談談「酒」。自2002年元旦我國加入WTO之同時,廢止了有80年歷史的菸酒專賣制度。為解決農產品產銷問題與提升其附加價值,農委會也開始輔導設立農村酒莊,因而促進本土釀酒技術不斷地精進,其中多家農會酒莊的酒品,更陸續在國際大賽上大放異彩。「風土釀造」的在地美酒,不但豐富了台灣酒品市場,也帶動了專屬於台灣的品酒文化。有鑒於此,今年度特別企劃的開鑼大戲就以「品 一口台灣酒」為題,請大家在品讀後能「醉」心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