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3期-【發行人LINE一下】Plant good ideas everyday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Plant good ideas everyday

 

「為何會這樣?因為我們失去了發想新概念、琢磨新事務的能力。」這是佐宗邦威在《高維度漫想》一書的前言中提出的答案,他認為「即使是業績穩定成長的企業,若只顧著把焦點擺在營收、利潤、股東、行銷、競爭公司等『外部因素』,而迷失了自己的初衷,就會愈發變得不知道自己『到底想做什麼』。這樣的組織將會莫名其妙失去能量,甚至影響數年後的經營狀況。」

 


農訓協會的這一塊草坪,永遠歡迎農漁會夥伴的蒞臨。


這些年,台灣農業起了很大的變化,氣候、科技、商業模式的變遷,推動農民朋友與農民組織同樣置身於一個VUCA的環境,在因應而生的訓練課程裡,學習了許多生產、加工、行銷的功夫,但,艱鉅的挑戰依然,橫擺在眼前的還是價格競爭的一片紅海。Seth Godin才會說:「從現在開始,你的顧客比你還更了解你的競爭者,因此不管你為你的商品付出了多少心力,若光只是『能用』還是不夠。」

 

培養「發想新概念、琢磨新事務的能力」,當然不是上個幾堂課就能學會,Rohit Bhargava在《洞見趨勢》一書裡就提出洞見思考者的五種心態:善於觀察、充滿好奇、彈性變動、謹慎思考、保持優雅。他鼓勵大家「留意周遭世界,訓練自己注意其他人錯失的細節。」與「花時間建立有意義的觀點,同時考慮其他切入角度。」樺澤紫苑則輕鬆的提到「創意的4B」,指的是容易激發靈感的四個場所,分別為「Bathroom 」(泡澡、上廁所)、「Bus」(搭公車、移動中)、「Bed」(睡覺、睡前、醒來後)、「Bar」(喝酒稍微放鬆時)。這些點子,或許會比如何撰寫企劃案等課程更有實質的幫助。

 

回顧2020年,疫情的壓力更加速改變了人們的思維與商業的模式,跳出既有的框架變成一個重要的趨勢。Thomas Wendell-Wedellsborg在《你問對問題了嗎?》書裡頭說:「專業的問題解決者會怎樣避免這種陷阱?他們會刻意避免深入研究眼前的細節,先在心理上把視角拉遠,檢視整體的情形;思考著:目前的問題陳述裡,有沒有缺少什麼東西?哪些問題是我們還沒想到的?在框架之外,哪些是還沒注意到的因素?」嘗試著把視角拉遠,檢視整體的情形,你或許會更容易看到契機,至少,不用跟一大堆競爭者搶著生產一樣的商品,爭著提供同樣的服務。

 

來自七家農漁會的乖乖,合組成一份吸睛的商品。


而聯名商品到跨界合作,似乎是過去一年的另一個趨勢,甚至可以說是大爆發。從品牌、藝術家、宗教、運動賽事、KOL、卡通動畫、遊戲到農漁產品,找人合作就對了!至少不會形單影隻,理論上應該會事半功倍。Vikram Mansharamani才會說:「人人都有能力也有責任發掘事物的全貌並連結各種不同的概念。」我們也跟沃田旅店同事們探討,一泊一食,是一種商品;而一泊一食再加上一包乖乖,就變成另一種商品。一包乖乖,是一種商品;而集合七家農漁會所生產的七種不同口味的乖乖,就會變成另一種商品,一種很吸睛的商品,而且是保證可以讓你的電腦、印表機都「乖乖」的商品。

 

歡送姜京官代表補,感謝他對台韓友誼的付出。


最後,Simon Sinek特別點醒「為了讓我們的國家、經濟以及所有參與其中的企業增加在無限賽局中的價值,企業責任的定義必須要能:1.推動使命:給人們一種歸屬感,可以感覺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具有勞動以外更大的價值。2.保護大家:用可以保護員工、顧客,以及我們生活和工作環境的方式經營公司。3.創造利潤:金錢是企業活下去的動力,企業要獲利才能繼續推動上述兩項要務。」也就是說,無論什麼點子或創意,還是得拉回到CSRESGSDGs來檢視,回到初心,清楚的問自己,我,到底想做什麼?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