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95期-【封面故事】年節限定的金黃果實——延續丈人離別前心心念念的果樹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帶著父親當時那份毅力,金柑果農游麗敏( 右 )與她的丈夫翁德全細心的照料每棵果樹,成功 將果園做出鄰舍間有目共睹的成果



#草生栽培二代金柑農

企劃/張家宜 採訪、撰文/黃薏芠 攝影/蔡孝如



一段走了 13 年的溪床兩代金 柑農從摸著石頭過河漸漸用木 棧板與樹幹搭起木橋如今已 搭建起堅硬穩固的電線桿橋在 這清澈溪流的岸上這片環山圍 繞的金柑園也在這歲月流轉中, 從一株株 30 公分的矮苗長成 一叢叢茂密又充滿生命力的金柑果樹。 

/

員山鄉果樹產銷班第 3 班班長游麗敏還記得,腳下這片果園是父親耕耘 13 年多的心血,果園內 每棵果樹都是他從小苗開始點滴澆灌、照顧長大。

當年還沒有購入爬山虎( 台語,搬運車之意 )時,父親就和丈夫翁徳全兩人跳著石頭入果園,採收完金柑後,再兩手提兩大水桶,攜領 40 斤金柑走出溪床,再騎機車搬運下山。

父親對果園的情感與堅持,從來沒有消退,依舊清晨透著日光,就簡單吃點早餐出發前往果園,一直工作到中午才回家吃午餐。午睡後,在太陽下山前總不忘再去園子裡巡一下、問候果樹。也是這份毅力,推使游麗敏的丈夫翁徳全開始跟著丈人一起幫忙園間管理,常常兩人就這樣在園子裡從早忙到晚,午睡也乾脆小歇在果樹下。

一直到父親過世前,當游麗敏在醫院被醫生告知,要做好離別的心理準備時,她來到父親床頭關心地詢問,還有沒有什麼想說、想做的事?父親撐著最後一口氣,關心的仍是果樹的延續。

直到看見游麗敏夫妻倆點點頭,答應會接手、繼續照顧果樹後,他這才面露微笑,帶著一份安心、
圓滿的面容安然道別。

/

草生栽培 有機肥帶來果樹生命力


自接下果園後,游麗敏夫妻倆就不再使用除草劑,改以草生栽培方式管理。同時,為了讓植株長得更好、更健康,他們開始改施用有機肥。翁徳全興奮地說,有機肥的效果雖緩慢,但他看得到果樹生長狀況越來越佳,土壤也慢慢獲得足夠的滋養,現在腳下的土踩起來已是鬆軟而不乾硬,充滿有機質。


彷彿有父親的祝福般,園子裡的金柑價格從起初的 1 公斤 10 幾、20 元,到 2022 年已創下最高 1公斤 155 元的佳績。隨著有機肥的施用、疏果技術管理的精進,還有產季調節、果實分級宅配等進步,果園已做出鄰舍間有目共睹的成果。


有了成績後,鄰近農友們開始會前來請教游麗敏夫婦栽培管理方式,他們也藉此機會推廣有機肥、疏果觀念,以及果樹與草共生。


夫婦倆不斷研究如何讓果樹健康、延長壽命的種植技術,並期待與周遭農友們有更多交流、分享,好讓員山鄉整體金柑產業越做越好。


/


務農真的不像其他百業,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在天生天養的環境中,金柑還在小果時要面對山羌來偷吃,長成熟果後有山豬突襲,最近林間樹上還出現了獼猴,有好幾次游麗敏都與獼猴四眼相望,果實也是明目張膽地被享用。


好在,游麗敏夫妻在此自然生態變化之中,也秉持著順應的態度,眼看下一周原本要送去比賽的金柑,竟被山豬相中、挖取、全數吃光。翁徳全也只說了句:「 好吧,被吃掉了沒關係,那我們就再找找。」


也許,正因為明白土裡長出來的,本也是源自於萬物的滋養、大地的恩賜,所以這樣謙卑、順流不執著的美德,也總是在與土地最親近的人身上,展露無遺。



游麗敏夫妻倆以草生栽培方式管理,並改施用有機肥,種植出高品質金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