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2期-【特別企劃】因茶伴生的味學與家學創意餐與餐桌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創意餐與餐桌

因茶伴生的味學與家學創意餐與餐桌

撰文、圖片—種籽設計

 

與時俱進的好年味

歷經全球化超過兩個世紀的洗禮,科技與運輸改寫了距離的定義,只要一個網站,就能讓滿街騁馳的外送餐車席開八國聯餐,沸騰的族群意識更消彌了文化的疆界,彈指之間百萬上下的跨國置產,還能在疫情隔離中,來段零隔閡的異國戀情。不出國,遍吃天下食,使得我們的家不再局限於身處之地,而是潛移默化在形形色色的語言和味道之中。

 

某種程度而言,現代人彷彿回歸遊牧時代;然而,象徵除舊佈新的「過年」,至今依然是各族群共同引頸期盼的歲時慶典,顯示了身土不二的我們依舊,循著日晷的年、賴著月相的歲,被我們的家所牽掛。過年的團圓飯桌,也在全球化的浪潮裡走過千山萬水,依照約定帶回土地的諄諄,賜予我們梳理身世的難得機會,計算著天體劃下的刻度、重新校準自己在世上的位置。

 

華人世界的歲時刻度,幾乎都以農民曆為基準。翻開這本共同的歲時記,可以發現農曆過年不偏不倚坐落24節氣(陽曆)的立春前後,日月貼合的默契,忍不住讓人會心一笑。這個時節走進市場,總是會被肥碩禽畜、鹹甜糕粿的熱量暖得心寬體胖,幾乎被根莖類和十字花科占領的菜攤,也使出一身勁辣台味,和漲紅著臉的大粒大桔互相爭寵,呼應著五行和阿育吠陀中、平衡身心能量所需的甜、辣及苦味,娓娓道出我們與土地的親緣關係。


 

與食俱進的台茶味

在這桌剪不斷的飯想裡,還有一道穿越世代的茶思,以熟悉而明確的回甘鮮味,為男女老少都押上「MIT」的認證——傳承了百餘年的茶文化,在台灣天賦的氣候地形和生態系統之下,扎根立命,從一身翠綠到一池金黃,陪伴我們度過喜怒哀樂婚喪慶典。這份島嶼的大禮,更在創新的巧思之下,變身大街小巷的手搖茶,將Taiwan推上了國際舞台;周遊列國的台灣茶文化,於是再次帶著世界觀的環保意識,回歸友善風土的根本,邀請我們在錨定身世座標的新的一年,打開這份外用的禮物,看見曾經仰賴的日常裡、蘊藏永續環境與文化的寶藏。


 

台灣有機茶涵養的天賦,可比國際社交飲料紅酒(wine),同是牽起自然、風土、工藝與時間的飲品。若喝紅酒能優雅、餐酒會能時髦,台灣茶,何嘗不可與「食」俱進?何況,不含酒精的茶、所含的單寧甚至更勝紅酒,在古時還被譽為萬病之藥,既符合養生潮流、又融入環保新意。最值得一提的,是茶的「手作」工藝所呈現的多樣滋味,恰恰適於搭配層次豐富的年菜澎湃,透過「餐茶會」的新藝,將全球的飲食文化、結合在地傳承的茶文化,品味團圓餐桌上的茶思飯想,也在身與土的親緣關係裡,找回年歲的儀典與神話。......


全文詳見 372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