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95期-【酷老行不行】化高齡人口危機為轉機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社區志工 ( ) 解說英格蘭主教城堡廢棄火車站再生計畫 志工後方是修建後的火車站 志工腳下則是保存良好的 鐵路貨車用地磅 。 



#化高齡人口危機為轉機

撰文、攝影/陳玉華



人口高齡化已是全球趨勢,台灣更因生育率過低,孩子愈來愈少,活過天命的健康老人則是愈來愈多......


/

預估台灣將在 2025 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 歲以上人口占比將超過 20%,亦即每 5 個台灣人,就有 1 人是老年人。由於人口老化速度加快,許多人憂慮台灣會不會變得又老又窮,新聞媒體也出現「 銀髮海嘯 」、「 高齡定時炸彈 」等聳動標題與專題報導,都促使政府與立法部門必須正視人口老化,並將建構共榮自主的高齡社會、完善老年保障等目標納入國家政策主軸。

政府相關部會研擬「 因應超高齡社會對策方案 」,預計在 2023 至2026 年間投入 1,200 億元,從法制、產業、環境及服務等面向提出對策,並結合智慧科技的創新運用,營造友善高齡者的環境,具體落實白皮書的政策目標。然而,考量台灣城鄉地區的差異化發展,在探討政策適用性之前,宜先釐清鄉村地區人口老化問題的特性。

/

人口流失與高齡化,不利鄉村永續發展


已開發國家的鄉村地區都面臨人口減少、農民老化的問題,由於青壯年人口持續外流至城市地區,導致鄉村人口高齡化、空洞化的問題更加嚴峻。鄉村人口數量與結構失衡的問題若持續惡化,不僅農產業後繼無人、無法穩定供給農糧產品,難以維持在地社區功能,整體的農業地貌與鄉村景觀也會改變。


受到日本社會關注的「 限界集落 」問題,就是人口高齡化影響鄉村聚落或社區無以發展的典型案例。即使是擁有大量都市地區粉絲,並且獲選為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的日本水稻梯田,也因為農民老化、缺工而面臨大面積廢耕的困境。雖然台灣農漁村與偏鄉地區的高齡化問題不若日本嚴重,但是農地低度使用、轉做他用或是荒廢的現況則是更需被關注的問題。


鄉村人口高齡化不利產業發展,社區支持系統與家庭照護量能不足是另一項隱憂。因此,高齡社會政策會優先推動健康促進方案、強化健康醫療體系、建置長照服務系統等策略,期使老年人維持身體與心智穩定運作,保有社會互動的內在能力,能夠獨立處理包括食衣住行在內的日常活動,並能健康活躍地參與志工服務或重回職場。


長期而言,透過活躍健康老化的生活方式,不僅能夠控制醫療照護支出,健康的老年人也能成為勞動力不足的補充來源。


/

除了高齡健康議題,新興健康風險也受到廣泛重視。除了高齡健康議題,新興健康風險也受到廣泛重視。歐洲議會的鄉村政策分析報告指出,在極端氣候、COVID-19 傳染性疾病肆虐的環境下,相對脆弱的獨居老人、療養院所的老年住民承受更高的死亡風險;生活在缺乏公共交通、數位通訊設施或地理孤立地區的老年人,則可能因孤寂感而受害。

為了解除歐洲鄉村老年人口的健康危機,歐盟與歐洲議會透過共同農業政策和鄉村行動計畫,鼓勵成員國家提出因地制宜的政策規劃,完備基本軟硬體建設,結合資通訊科技與終生學習方案,使鄉村居民能在社會與科技包容的環境中活躍老化。

/

面向超高齡社會,以「普惠科技」打造樂齡生活


檢視歐盟推動之高齡鄉村社會政策內容,顯示因地制宜進行規劃的重要性,也強調服務體系不僅限於健康、醫療與照護,終身教育與科技導入都應納入整合系統當中。


歐盟的高齡政策理念與規劃方向,與我國「 高齡社會白皮書 」的政策內涵相當接近,尤其是我國在政策規劃部分,朝向積極強化公私部門的合作,善用既有的家庭與社區體系,希望發揮台灣的產業與科技優勢,達成「 提升長者支持 」與「 強化社會能力 」的超高齡社會發展目標。


在各國的高齡社會政策中,處處可見「 智慧科技 」、「 科技賦能 」、「 高齡科技 」、「 科技包容 」、「 適當科技 」等字眼。這些「 科技 」的實質意涵為何?


「 科技 」如何與高齡政策結合?本文引用國科會與七個部會協作之「 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 」來說明「 科技 」與高齡政策結合後的實質意涵。


/

如下圖所示,為滿足高齡者持續參與社會和經濟活動的需求,這個行動計劃將運用跨域科技,提供長者多元產品及服務,參與公共活動與文化學習,藉以提升社會參與。該計畫藉由跨部會、跨領域的合作,從需求者及照顧者的角度出發,將照顧科技普及化,落實應用於高齡社會普惠全民,讓長者從被動照護轉為主動賦能,「 打造長者在地幸福老化 」及「 加速高齡科技產業成長 」的願景目標,同時推動高齡產業發展,使台灣成為全球高齡科技產業的典範。

換言之,「 普惠科技 」強調發展以人為本的智慧科技,透過科技轉譯的過程,落實新興科技的「 普 」及應用並嘉「 惠 」更多民眾。


國科會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內容(資料來源:行政院政策與計畫院會議案。)


/

「有一天,當你八十歲,還有多少作夢的勇氣?」


台灣人口老化速度驚人,但是許多老年人充滿活力,公園常見打太極、做運動的老人,即使坐著輪椅、帶著氧氣瓶的老人,也能在家人或外籍看護的照顧下外出透透氣。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在 2007 年首度發起「 挑戰八十、超越千里~不老騎士的歐兜邁環台日記 」,集合 17 位平均年齡 81 歲的長者,在志工們的規劃與守護下,花了 13 天完成環島壯舉。


這個行動不僅實現不老騎士們的夢想,也讓國人正面看待高齡者的酷活行動。隨著社會安全制度、健康照護服務、高齡友善環境的建置逐步落實,再結合高齡科技產業行動計畫發展的普惠科技,人人都能在「 不老台灣 」實現自己的夢想!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