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期-【國際傳真】日本小米的前世今生:種植與市場的復興策略
#日本小米的前世今生
在它古樸的門上,掛著一個寫著大大的「粟」字的暖簾,在日文中,這個「粟」字指得是「小米(Foxtail millet )」。
從小米到稻米:日本主食的演變
對於國土七成都是山區的日本來說,從繩文時代有農耕記錄開始,最早種植的主食作物就是小米,特別是寒冷地區或缺乏水源的地方,小米種植十分盛行。
相對而言,稻米在過去主要是為了繳納年貢而種植的,農民種米但吃不起米。只有有錢的上流家庭才會以稻米為主食,通常也會混著小米食用。
江戶時代的史書記載了一些完全以稻米為主食的有錢人家,經常為腳氣病所困擾,指出了小米在營養方面要比只吃白米來得更豐富。
/
曾幾何時,稻米一躍而生,成為日本人的主食?
在明治時期之前,很少人能僅吃稻米為主食,這是因為當時的產量不足以供應整個人口。
直到戰後經濟開始繁榮,加上品種改良使稻作面積得以大幅擴展,白米成為主食的習慣才開始盛行起來。約在 1955 年之後,小米在日本人的餐桌上完全消失了。
對於現代日本人來說,小米不是主食,許多人甚至從沒吃過小米。小米作為一種「配料」,偶爾灑在生菜沙拉上,又或者混進白飯裡,這讓小米在日本推廣處於非常困難的境地。
除了推廣困難外,生產也是一個問題。在日本種植的小米大多是本土品種,單位面積產量只有大約是稻米的一半,使農民無法單靠生產小米維生。
開發符合市場需求的小米新品種
幸運的是,近年來日本掀起了一股健康雜糧飲食的風潮,為小米的復興帶來了希望。政府看到了這個趨勢,首先致力於培育高產量的新小米品種。
岩手縣農業中心在經過多次測試,於2014年左右培育出了「YUIKOGANE(ゆいこがね)」,成為了 40 多年來首個獲得獎勵認可的小米品種。更大粒、顏色更黃的 YUIKOGANE,確實比傳統小米更受和菓子店和消費者的喜愛。
2023 年,岩手縣再接再厲,推出了適合機械化栽培的「粟岩手糯 11 號」。相較於「YUIKOGANE 」產量更高、顆粒更黃、更大,營養價值還更好。最重要的是,新品種具有低莖桿的特性,幾乎沒有倒伏,讓機械化收割的損耗大幅減少。
岩手縣政府在北部和中部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種植實驗,引入了自脫型聯合收割機(自脱型コンバイン),企圖建立完全機械化的小米種植和收割系統,實現低損耗、高產量的目標,藉以提高農家種植小米的意願。
瞄準市場日漸高升的健康需求
在市場方面,既然小米作為主食的概念對現在日本來說已是一條行不通的路,那麼行銷方向自然轉向「健康需求」。
相較於單一的雜糧或小米,日本消費者偏好多種雜糧混合在一起的產品,因為這給人一種對身體更有益的感覺。舉例來說,Bestamenity 公司所推出的「32 種類の発芽GABA 雑穀米」便包含了 32 種不同的發芽雜糧,如發芽小米、發芽黑米、發芽玄米等等。這款產品連續三年榮獲日本雜糧大賞金賞,開發之時就瞄準了高血壓族群,以具有衝擊力的「32 種」、「降血壓」、「機能性」、「GABA 」等關鍵字打造出令人印象深刻又深受消費者歡迎的產品。

/
除了健康訴求,針對不斷增加的素食群體,雜糧市場也找到了一線生機。
在日本,素食肉主要以黃豆為原料,但許多人不太喜歡豆類的味道,口感也不盡人意。 看準這個機會,德島的 FUJIYA 公司運用高粱米(たかきび)質地類似碎肉的特性,開發出了以高粱米、木耳粉、胡麻油等為原料的素肉冷凍產品 。
與一般漢堡肉相比,雜糧漢堡肉的脂肪少了 90%,富含食物纖維,同時提供了植物性蛋白質、葉酸、鐵、鈣等多種營養。

/
小米與雜糧作為人類歷史中的重要主食,正逐漸重回日本消費者的視野,無論是傳統糕點,還是新型產品,期望小米的魅力將繼續吸引更多人的目光,重新成為人們日常飲食的一部分,為我們的餐桌帶來更豐富和健康的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