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92期-【國際傳真】挪威與韓國合作開發—生物可分解漁具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解決幽靈漁業問題

撰文—張怡潔 照片來源—Dsolve 官網


提到海洋垃圾,你會聯想到什麼呢?


媒體文宣中經常出現的塑膠吸管,只占了海洋垃圾中的 0.03%。真正占了極大比例的海洋垃圾是來自漁業活動,每年在海洋中產生約 64 萬噸的塑膠廢棄物,北太平洋區域裡的海洋垃圾中約有 46% 都是漁網和漁具。

/


「鬼網」的威脅:漁獲的無聲損失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估計,2014 年魚類與海洋塑膠垃圾的比例為 5:1,到 2050 年將達到 1:1。

然而,真正使這些廢棄物對海洋產生威脅的還不止是這些驚人的數量,而是它們的「壽命」。一條漁網可以比大多數地球上的生物都來得長壽。


由石油提煉製成的刺網、漁網與釣線,經常破損或被丟棄在海洋之中,這些「鬼網」,長達數十年、數百年間,都在海裡不斷地「捕撈」魚群,成為了海底無聲上演的幽靈漁業。


挪威漁業總局從每年丟失的漁網數量推估,每年有超過 2,429 噸的鱈魚被這些鬼網所捕獲,十年下來的話,保守估計會損失超過 15 億台幣以上的鱈魚漁獲價值。




一隻海鳥收集了尼龍漁網來建造巢穴,未來造成雛鳥被漁網 纏繞而死亡。(照片來源—Pixabay)


/


挪威北極大學「Dsolve 研究中心」推動生分解漁具研究


Dsolve 研究中心旨在開發和推廣生物可分解的漁具,解決漁業造成的北極海垃圾問題。


生分解材料主要是為了取代漁業中常用的尼龍(PA )或聚乙烯(PE ),讓漁具可以在海水中被微生物完全分解。


生分解漁具進入海洋後,能透過藻類和細菌的消化過程中產生酶來進行自然分解,最終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不對生態環境造成污染。


/


與韓國 LG 化學和 S-EnPol 合作開發


S-EnPol 是韓國江原道的生分解材料供應商,該公司為 Dsolve 生產生分解的流刺網和長線單絲。S-EnPol也開發了多種不同的生分解漁具,例如章魚籠、蟹籠和鰻籠等,也有用於製作貝類網和金槍魚集魚器的複絲材料,經測試可在約 18 個月內完全分解。


LG 化學則在近年致力於「PBSAT( 聚丁二酸丁二酯酞酸共聚物 ) 」的技術研究,並為 Dsolve 提供了適合挪威的可分解材料。


Dsolve 研究中心目前與兩家韓國公司合作:LG 化學和 S-EnPol,開發適合挪威海域的生分解漁具,預計在 4~5 年內測試、使用,並在 7~8 年內普及推廣給商業漁船。



Dsolve 與韓國公司合作開發的生物可分解魚線。



/


生物可分解漁具的現狀與挑戰


雖然 PBSAT 解決了既有 PBS 類生分解漁網的主要問題,但它與傳統尼龍網仍存在一些效能差異,例如彈性和抗拉強度較低,間接導致了捕獲效率的差異。


根據 Dsolve 研究中心在 2022 年針對的鱈魚捕獲量的研究顯示,與尼龍刺網相比,PBSAT 刺網的捕獲率平均減少了 25%。較低的捕撈率以及成本較高的情況,使得 PBSAT 在挪威的商業漁業中仍難以被廣泛採用。


持續優化和提高 PBSAT 的性能,最終使其能夠達到與尼龍刺網相似的捕獲效率,以便能夠被業界所接受,是 Dsolve 目前面臨主要挑戰和目標。


透過不斷努力,期待未來能夠讓生分解漁網真正普及,漁民們在使用這些漁具時,可以享受到同樣優質的捕獲成果,同時也能對環境做出積極的貢獻。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