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8期-【編者的話】一趟農漁產驚豔之旅
一趟農漁產驚豔之旅
由於受到自5月15日起近2個多月的Covid-19疫情三級管制之影響,讓本刊的採訪作業受到極為嚴重的干擾與不便,其衝擊之大可說是創刊以來之最。為因應此一重大變局,本期精選推出歷年來封面故事的集錦,並採特刊形式加以呈現,除了確保8月份能夠如期出刊外,更希望因有了此一彈性處理,讓讀者們能有雖是舊瓶新裝但卻依然驚豔之感。
談到封面乃是每本刊物最搶眼的版面,也可說是其門面,重要性可見一斑。本刊繼以插畫做為封面,引領農業雜誌風潮後,自2015年起風格為之一變,轉型改以國產農漁產做封面,但為了要做到不拾人牙慧又能不落俗套,必須與行之多年且頗受歡迎的蔬果與魚月曆有所區隔,算來是項不小的自我挑戰。
面對必須跨越與突破的障礙,經本刊編輯團隊集思廣益後,決定從在台灣生產但不為國人知悉的蔬果著手。為了查找符合標的之作物,煞費苦心的做了多方諮詢,回想整個蒐集過程不時出現「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提及這些封面作物,不要說一般國人不熟悉,就連是農業科班出身又服務於農業機構的筆者也頗感陌生。舉其犖犖大者如人參果、蘋果苦瓜、榴槤蜜、油甘、燈籠果、木鱉子等6種,不知你認識多少呢?
2017年起別出心裁針對封面作物加上油畫筆觸藝術化處理,以展現出飽和與豐富的色彩及樣貌。但也因此引發多起趣事,其中印象最深的是2017年5月份以金鑽鳳梨做封面,因藝術化處理使其果體呈現全黃色澤。出刊後多位讀者來電提醒封面所選之鳳梨過熟了,並熱心欲提供編輯團隊質優鳳梨對照參考,經一一說明才讓他們恍然大悟與釋懷。雖然是美麗的誤會,但想到改款的封面受到讀者之注目與提醒,無疑是與藝術化處理封面,以達到吸睛之初衷若合符節。
由於自2015年封面風格丕變起到2020年3月的封面故事,從作物選擇、接洽安排與採訪,都是筆者一手經理。拜本期以封面故事集錦特刊發行之賜,讓筆者得以再次回顧幾年來製作封面點點滴滴,除了感懷歲月如梭、韶光易逝外,更欣喜有機會可娓娓道來藉以分享企劃本刊封面故事的背後故事。行筆至此,最希望的仍是讀者會喜歡本次經重新美編與整理的封面故事集錦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