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90期-【小農來種碳】台灣小農種碳 積極響應「 千分之四倡議 」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台灣小農種碳 積極響應「 千分之四倡議 」

撰文、攝影方儉



土壤是地球最大的碳庫,讓我們一起保護土壤增加土 壤有機碳,每年土壤只要增加千分之四的碳,就能將 人類排放過多的二氧化碳(CO2)自然封存在土壤中。 


/

「台灣小農小農種碳專案」在202328日正式通過了國際自願性減碳黃金標準的認證,成為世界 第一個以小農為主體的,增加土壤碳匯 - 將作物光合 作用吸收 CO2 轉成有機質,透過減少翻耕,增加覆 蓋、少用肥料農藥,讓土壤微生物興盛,盡可能將有 機碳存放在土壤中,達到減少空氣中 CO2 的目的, 並予以科學量化認證,進而產生碳權在國際交易。 


/

土壤危機四伏 


「 我們的土壤只剩下 60 年了!」是國際上流傳著一個說法,雖然這被一些專家認為是危言聳聽,但是某 些地方的土壤流失,已是事實。


經過大規模的工 業化過度開發,森林面積大幅縮小,以及大量使用農 藥、化肥,使得土壤流失,同時也讓土壤失去肥力, 無法供養日益增加的人口,土壤危機的結果,不但是 糧荒,土壤中的有機碳也逸散到大氣中,也是溫室氣 體最主要的來源。 


/

台灣是一個地形複雜、降雨量豐沛的島嶼,長期以 來,受到強烈的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土壤流失一直是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


為了解決土壤流失問題,台灣政府已經採取了多項措 施,包括推行植被復育、推廣農業保護性耕作、建設 護土防沙設施、加強土地整理等,這些措施在一定程 度上緩解了土壤流失問題,但仍需要長期積極的努力 和管理,以實現可持續的土地利用和保護。 


/

為什麼我們談論「千分之四倡議」? 


國際「 千分之四倡議 」要求包括農民、消費者、社 區、企業、政府等土地利益相關方,研商適當的土地 和土壤管理方式,以循環農業原則,減少溫室氣體, 增進土壤有機質,創造就業和收入,確保糧食安全, 邁向永續發展。 


它旨在,農業可以為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提供具體的 解決方案,同時通過實施適應當地條件的農業方法, 來應對糧食安全的挑戰。 


該倡議有助於在實地開展具體行動,使首先受到土地 退化影響的農民和牧民以及更廣泛的世界人口受益。


台灣小農也是國際土壤增匯的一份子,我們需要共同努力,才能讓當前的我們 與未來子孫免於地球氣候變遷的浩劫,立即行動,可以有有機的土壤、好的農 業,以及安全的糧食。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