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401期-【細讀長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陪伴並鼓勵父母適度的運動,可以增進親子感情。( 圖片提供 /池上鄉農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如何辨別亞健康者的特性

撰文/彭晴憶

/

爸媽最近不太一樣了?

離家北上打拼的佳佳,數月才能回老家一趟,住鄉下的父母,生活簡單而規律,媽媽平日愛在菜園裡忙碌,爸爸則喜歡修剪庭院的花草,還時不時和老鄰居串串門子,在巷口或廟埕聊天。這次回家,佳佳卻發現父母和以前不太一樣了。

以往一大早,媽媽就會拿著鋤頭鑽進菜園,沒一兩個小時不回家,這次卻看到她坐在後院門口,身旁放著鋤頭與水桶,遲未下田。「阿母,今年菜園的雜草長得好高啊?」佳佳忍不住問。媽媽苦笑著說:「腰在痛,也有點沒力氣,等等再去除。」而爸爸呢,坐在客廳邊看電視邊打盹,桌上堆著都未開過的報紙捲,佳佳提高音量問:「阿爸,電視聲好大,怎麼不開燈?」爸爸這才從迷濛醒來,扶著茶几緩慢起身,無奈地揮揮手:「反正看不太到,也聽不太清楚,隨便看看吧。」佳佳這才意識到,父母或許進入了一種她不熟悉的健康狀態。



什麼是亞健康?從日常中讀懂那些隱藏的警訊

亞健康是一種介於健康與疾病之間的狀態。當身體或心理機能開始出現問題,但尚未達到疾病診斷標準時,就像綠燈轉為紅燈前的黃燈信號,提醒我們健康正在亮起警報。

亞健康的跡象通常不明顯,可能是行動變得遲緩,身體經常感到疲憊,或是視力、聽力、反應力不如以往敏銳。雖然亞健康並非真正的疾病,但它往往與多種老年健康問題密切相關。如果未能及時採取行動,長輩的亞健康狀態可能惡化,演變成衰弱、肌少症,甚至進一步導致失能或認知障礙。許多人以為年歲增加,生病與失能衰退是必然,但事實上,亞健康是一種可逆的狀態。只要及時採取行動,多數情況下健康都能大幅改善。作為子女,若能掌握亞健康的成因與改善之道,將是幫助父母維持健康的重要關鍵。



如何辨識長輩的老化與亞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WHO )提出的整合性長者照護指引 (ICOPE, Integrated Care for Older People ),特別針對老年人的核心功能設計,提供了一套系統化的方 法,可幫助子女及早發現長輩的健康問題。該指引涵蓋的六大面向包括:行動能力、認知功能、視力、聽 力、營養狀況以及情緒健康( 如憂鬱),這些要素直接影響長者的生活獨立性與生活品質。子女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從這些面向觀察父母的健康變化,及早發現長輩健康的潛在問題。



行動能力的退化:從日常細節中觀察父母的改變

父母是否開始抱怨膝蓋疼痛或腰酸背痛,起身或行走時速度明顯變慢?是否需要扶牆或借助家具來起身或保持平衡?是否比以往更容易疲倦,甚至走短短一段路就需要停下來休息?
這些看似日常的小變化,都可能是父母肌力悄悄下降的跡象,如果未能及時介入,不僅會影響父母的日常獨立性,更可能逐步演變為嚴重的生活限制,甚至陷入失能的風險。


感官功能的改變,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減少父母參與社 交的意願與動力。( 圖片提供/梧棲區農會)



認知能力的下降:從日常細節中觀察父母的改變

父母是否開始忘記一些日常小事,例如約好的事項或需要購買的物品?是否總是找不到手機或鑰匙? 例如,佳佳的爸爸最近幾次準備出門時,總是手忙腳亂地翻找東西。 除了記憶力下降,父母是否也開始做事容易分心,或在對話中需要更多時間理解內容?雖然這些現象未必代表重大健康問題,但它們可能是認知功能逐漸下降的早期徵兆。如果未能及時關注並介入,這些改變可能進一步發展為認知功能退化,甚至更嚴重的障礙。



視力與聽力的改變:小變化可能帶來大影響

父母是否開始抱怨看不清報紙上的字,或者需要將電視音量調得很高才能聽清內容?佳佳最近注意到,爸爸也時常抱怨:「鄰居說話怎麼越來越小聲?細聲細氣的,真是聽不清楚!」 這些感官功能的改變,不僅影響生活品質,還可能減少父母參與社交的意願與動力。

佳佳敏銳地察覺到爸爸的變化,於是帶他定期檢查聽力,並建議適當使用助聽設備,幫助他改善與他人的溝通能力。隨著聽力的恢復,爸爸逐漸找回與鄰居閒聊的樂趣,重新融入熟悉的生活圈。



營養攝取的改變: 從飲食習慣看健康隱憂

父母最近是否有明顯的體重減輕( 如三公斤或以上)?除了體重的變化,也可以多留意他們的飲食習慣,是否長期只吃特定幾樣食物,或者媽媽煮的菜越來越簡單?

佳佳的媽媽常說:「吃什麼都沒胃口。」 或「隨便吃點就飽了。」這些現象可能是營養攝取 不足的警訊。子女可以從日常觀察入手,父母吃飯時 是否有吞嚥困難( 嗆咳) 或牙齒的健康問題,尤其當 長輩因牙口不好影響咀嚼能力時,更容易缺乏蛋白質 和纖維的攝取,長期下來,營養不良不僅會削弱體力 和免疫力,還可能進一步影響整體健康。



心理情緒的改變:細微變化可能隱藏深層憂慮

心理健康的變化往往不易察覺,但過去活躍於鄰里活動或社區聚會的父母,是否逐漸減少參與?是否對曾經熱愛的活動失去興趣,減少與朋友或鄰居的往來?

佳佳注意到,媽媽過去熱衷於參加社區的歌唱班,但最近總以「太累了」「不想出門」為由,婉拒鄰居的邀約。這些行為的改變,可能源於心理情緒上的不安,像是對自我能力下降的擔憂,或對形象受損的焦慮,進而在人際互動中表現出退縮。子女可以多與父母聊聊,試著了解他們內心的擔憂與需求。除了傾聽,還可以陪伴他們逐步參與適合的活動,例如簡單的散步、社區小聚會,或重新拾起過去的興趣,幫助父母逐漸找回自信,重建與外界的連結,讓生活重現活力。



察覺變化後,子女能做些什麼?

第一步,可以為父母安排定期的健康檢查。衛生福 利部為65 歲以上的長者提供每年一次的免費健康檢查,項目包括血壓、血糖、血脂等檢測,以及癌症篩檢( 如大腸癌篩檢)、視力、聽力功能測試。檢查還 1 涵蓋營養評估、口腔保健,並針對高齡者常見的健康問題如肌少症、跌倒風險和認知功能退化進行初步篩檢,這些檢查有助於及早發現潛在的健康問題,也能為後續健康促進計畫提供執行方向與比較的基準。

其次,鼓勵父母進行適度運動。許多長輩會認為平日已從事許多勞動,運動量已很足夠,然則兩者的功效不同。勞動主要是為完成特定工作而進行的體力活動,多為重複、固定使用某些肌肉群,容易導致局部肌肉疲勞或關節負擔增加。而運動是有計畫且結構化的身體活動,目的是促進全身性的健康,例如提升心肺耐力、改善肌肉力量與柔韌度,增強平衡能力。適當的運動不僅能維持身體機能,預防慢性疾病,還能帶來心理上的正向影響。

在飲食與營養方面,子女可陪伴父母一起買菜、做飯,觀察父母的飲食習慣與體重變化,早期發現營養問題,例如是否食慾減退或偏食單一食材。若長輩食量已變少,則鼓勵優先攝取高蛋白質、維生素和纖維的食物,例如魚肉、豆類、雞胸肉、全穀物。透過適當的飲食調整,能預防父母的營養不良問題,提升他們的健康與生活品質。

此外,善用社區資源也十分重要,如果子女無法時常陪伴父母外出活動,可以協助搜尋社區中的資源與活動,鼓勵父母積極參與,例如社區據點、銀髮運動班、健康講座或鄰里茶會,都是幫助長輩保持身心活力的好選擇。善用社區資源不僅能促進父母的健康與幸福感,對於子女而言,也是一種分擔壓力、創造雙贏的方法。



陪伴父母,我們能再多些同理

父母雖然一生為我們遮風擋雨,身經百戰,但他們也是第一次面對自身的老化。這是一段充滿挑戰的調適過程,可能帶來恐懼與自尊心的考驗。而對子女而言,更是一場學習如何陪伴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父母要面對身體機能的衰退,還需適應生活角色的改變,難免會產生失落感與無力感。此時,子女的耐心傾聽與陪伴,能讓他們感受到理解與支持。透過細心的觀察,我們可以更加具體地了解父母的擔憂與需求,進而提供適時的關懷與協助。例如,當父母拒絕參加社區活動時,我們可以耐心地理解他們的感受與背後原因,是因為體力不支,還是對群體活動感到不安?針對問題給予具體的支持。

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我們都在學習面對歲月的流逝。年齡的增長無可避免,但身體的衰退卻可以透過適當的關懷與行動加以延緩。透過細心觀察與行動,並善用社區中的資源,我們可以幫助父母在晚年保持健康與自主。同時,這段陪伴的旅程也將成為彼此深化情感的珍貴時光。



亞健康是一種可逆的狀態,只要及時採取行動,多數情況下都能改善。( 圖片提供/富里鄉農會)




透過我們細心的觀察與行動,父母的晚年可以更加健康與自主。( 圖片提供/斗六市農會)



.
.
.
.
.
.

詳情請見401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