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86期-【封面故事】觀音蓮花,傳遞幸福的使者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觀音蓮花,傳遞幸福的使者

撰文―趙如璽 攝影―王辰志


觀音蓮花,就如同是前世注定的因緣,23年時間淬鍊出在地蓮花產業文化,

帶動台灣休閒農業風潮,桃園市觀音區農會與農民齊努力,創造蓮花產業高經濟附加價值,讓遊客在詩情畫意中,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當觀音遇到蓮花,是命中註定,更激盪出後來一場場美麗的邂逅,成就許多圓滿。


源頭來自楊梅高山頂的大堀溪,為觀音區最大河川,全長約14公里,

就如同土地血脈,滋養流域旁的土地,遍生出蓮花風華,夏天丰姿綽約,造就出「北觀音、南白河」的盛名,也讓觀音從魚米之鄉躍身為蓮鄉。


從一開始2公頃、6公頃,到今天種植蓮花面積達70公頃,

蓮花產業結結實實地在觀音土地上生根茁壯,長達23年、近1/4世紀的時間密織出觀音蓮花產業文化,以休閒農業為在地賦予高經濟附加價值。


/


創造蓮花在地產業文化

觀音區農會總幹事江謝滺親身參與這一段偶然與巧遇,

他娓娓道來:早年觀音為工業區,長久發展使大堀溪遭受污染,大堀溪保育協會興起在流域周圍種植蓮花的念頭,

蓮花有「出淤泥而不染」特性,號稱水質檢測員,可以其存活率來檢測水質穩定性,

於是引進台南白河蓮花品種栽植,隨著水質改善,每每夏季,大堀溪流域的蓮花展現的唯美花姿,意外地吸引遊客前來。


時值民國88年間,政府推動一鄉一特色,台灣休閒農業尚未成風潮,觀音區農會以原創、以勇氣、以行動,站在北部農業前沿。


「農民需要什麼,農會就盡全力輔導」江謝滺表示,觀音蓮花與白河最大的不同是,不以生產為目的,以觀賞為主,

如何經營休閒農場成為當務之急,為了協助農民經營農場,農會提供許多課程,

從電腦技術指導、泡咖啡餐飲知識、打造品牌、美學訓練等,一一協助農民經營出個人的特色,光是品牌課就上了半年,

「每個農場都有自己的想法,透過創新,讓遊客願意停留的時間多一點」,「那是一群年輕人,對未來有著憧憬,農會與農民一起做伙打拼」,

白天工作,晚上討論寫計畫,分享農場經驗,江謝滺感性詮釋:蓮花文化在地化及產業化,是那一群做夢的人,所堅持下來的。


/


蓮花滋養出幸福與希望

同樣參予這場大夢,觀音區蓮花園休閒農業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蓮荷園休閒農場主人王昱翔種植蓮花達25年,對蓮花瞭若指掌。


長期,種蓮花難度高嗎?他表示:只要有土的地方都可以種植,蓮花最怕薊馬病蟲害,會將葉子吃掉,

為此,農會、桃園農改場予以協助,不用藥,為環境永續盡一分心力,「那是生態循環,不用藥,蓮花挺得過去,一有蟲就砍掉。」


蓮花對水的條件要求嚴苛,觀音蓮花吃大堀溪的水,溪水清澈水質好,花自然長得漂亮,

王昱翔也心存感謝說:「觀音蓮花種得好,是因為有觀音保佑」,讓觀音蓮花就如同是前世注定的因緣。


只要蓮花一開完就砍掉,不要有敗壞的感覺,讓遊客看到最美的蓮花,帶給遊客美好的希望。

對於種蓮花之於自己最大的益處,王昱翔笑說:「就是快樂!來的人賞花心情愉悅,像來到仙境,能帶給遊客快樂,心情就好,也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


/


蓮花季分享美好的開端

觀音不吝嗇以蓮花迎接遊人,蓮花園休閒農場、向陽農場、林家古厝休閒農場、青林農場、莫內的花園等13家休閒農場,

坐落在大堀溪流域旁,如同蓮葉的脈絡展開,

各個農場有自己的寓教於樂的特色,有自己的客群,各自發揮創意,開發衍生性農產品及蓮花創意餐飲,一一延續傳遞蓮花文化精隨。


「一代傳承一代,休閒農場也換二代接棒。」江謝滺看好第二代,他觀察到二代的想法、行銷能力都比老一輩強,

不變的是,傳承第一代的團結合作精神,蓮花是蓮花季最好的廣告宣傳,蓮花盛開就有遊客自動來打卡。


天道酬勤、敬天愛人,對土地的一個善念,大堀溪還以清澈溪水滋養出觀音蓮花產業,

不施農藥,讓觀音永續,青蛙、烏龜、鱉、螢火蟲都回來了,「以前提到觀音,不知道在那裡,現在提到觀音,就想到蓮花。」

江謝滺相當開心又感恩,就如同蓮田中那一朵朵白玉湘蓮,晶瑩剔透如玉,溫潤包容大度,蓮花以最美的風光,還以觀音人愛土地的初心。



江謝滺(右)與王昱翔一同前往蓮花季展區瞭解蓮花的生長情況。


農會與休閒農場將全身都是寶的蓮花開發出各種美食。


(全文詳情請至指定通路購買)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