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81期-【看見農漁會】艷陽下的黑芝麻旋風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艷陽下的黑芝麻旋風

採訪丁文郁 撰文、攝影戴卓玫 圖片提供善化區農會

冬日裡的芝麻糊、麻油雞香味十足,香醇黑芝麻盛載著許多人成長記憶,熟悉的氣味勾引味蕾,也是養生聖品。台灣的芝麻98%仰賴進口,本土的黑芝麻栽種主要在台南善化、安定和西港一帶,這三地就貢獻了8成以上產量,彌足珍貴的本土芝麻,是善化區農會和農友珍視的寶貝,在地深耕、無毒栽種,讓艷陽下的風土滋味芳香四溢。

 

入秋後的台南市善化區依舊艷陽高照,嘉南平原上的田間一片綠意,再不久就會是金黃稻浪綿延至天際,自然時序的流轉讓這塊土地充滿了迷人的風景。水平線上幾棟如雨後春筍般搭建的建築,是南科來此設廠後才有的光景,南科帶來了商機與人潮,也為善化區的農田作物帶來了許多變數。

 


積極態度 擘劃新願景

一抵達善化區農會,總幹事楊耿榮立即起身招呼,今年甫就任總幹事的他對善化區的農業未來有很多想法與計畫,雖然因疫情關係略有延宕,解封之後更積極地推動著新措施。「結合建商推出優惠利率的專案貸款,是信用部目前推展的計畫;胡麻產業如何和南科廠商配合行銷與推廣,也會是要積極執行的目標。掌握住南科後倍數成長的商機與人潮,相信可以為善化農業與農會帶來新的榮景。」楊耿榮信心滿滿地訴說著。

 

楊耿榮總幹事(左1)與蘇理事長(左1)與農友正一同討論芝麻的栽培情形

楊耿榮認為,人員是農會優化最主要的關鍵,如何在互動間取得農友對農會的信任格外重要。首先要提升農會員工的憂患意識和專業技能,讓員工可以了解農會的經營細節、並積極參與農會各項業務、鼓勵員工取得各項專業證照、安排員標竿學習機會,讓農會可以與時俱進。

 

「有心的服務才能贏得感動。」加強訓練員工的專業與熱忱,以感動的服務和將心比心的態度取得客戶信任,並把農會視為自家事業,才會積極有衝勁。農會的農特產展售中心未來也會朝向整體規劃,以可以和遊客互動與體驗的觀光工廠的模式進行,相信不久後就有新面貌示人。香氣獨特 本土芝麻日益珍貴胡麻就是芝麻,有白芝麻和黑芝麻之分,以本土芝麻來說,因為黑芝麻的油脂含量較白芝麻高出許多,所以栽種以黑芝麻為大宗。以整體消費量來看,台灣本土產的胡麻比例其實稀少,只占總量2%左右,每年進口的芝麻數量高達38000公噸,因為本土芝麻帶有獨特香氣,加上無毒安全有保障,因此格外珍稀。


 

 

善化區可以一直成為本土芝麻產地,主要就在於農會契作,因此栽種面積由最開始20公頃逐年增加,全盛期可達200公頃,這幾年由於胡麻農友老化與農地取得不易,目前契作面積大約100公頃。而農會為了保存優良胡麻種子,還額外以高價指定收購優良農地的胡麻,確保有足量的種子提供給農民播種。.........


全文詳見381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