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5期-【看見農漁會】農漁兼備 風頭水尾處綻放生機 台西鄉農會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台西鄉農會

農漁兼備 風頭水尾處綻放生機

採訪丁文郁 撰文、攝影戴卓玫 圖片提供台西鄉農會

 

有農業首都之稱的雲林縣轄內的台西鄉,地處風頭水尾,土壤挾帶鹽分,以氣候和地理條件來說並不利於農業發展,台西鄉農會在努力找發展利基點的同時,跨界兼做文蛤宅配生意格外受歡迎,成為全台少數農漁業兼營的農會。因環境嚴苛,農會與地方更團結一心,思考如何把劣勢轉為優勢,以亮點物產為台西農業找永續生機。

 

許多人都知道台灣有台北、台東、台南和台中等地名,卻可能不知道有處叫做台西行政區。台西鄉位置偏僻且濱海,從雲林高鐵站出發大約要40分鐘車程才會抵達,當地人稱做風頭水尾,意指位在東北季風風頭處幫人頂風、在濁水溪水尾處用別人用剩的水,不只象徵地理劣勢,也意味農業發展的困難。因為位處偏遠,這裡反而保留了台灣最早農業時代的純樸與人情味,讓人一來就喜歡。

 

經人工採收清土後的蒜頭放在蒜架上繼續風乾舖曬。


百年歷史的台西鄉農會,在林添祥總幹事8年的帶領下有了不一樣的風貌。從基層做起、在農會服務26年的他是道地台西人,熟知農會各部門業務,也和在地農友培養出深厚感情,清楚台西鄉農業的現況與困境。以「農會是在地鄉親好厝邊」為思考方向,用攜手共好的方式為台西鄉農業找到可以做為未來亮點的農產作物。

 

改善財務與建設 貼心為農友

在地人對於台西鄉農會這幾年的努力與轉變十分清楚,最明顯就是信用部的財務改善。過往的信用部與地方黏著度略顯不足,這幾年在員工努力下,存款由41億元增長為65億元,逾期放款則由1.7億元降到只剩83萬元,讓農會淨值由1.8億元提高到2.6億元,實質收益可接回饋在農會員工和在團隊農友上。善用地緣與強化和在地鄉親的互賴關係,碰到鄉親婚喪喜慶,農會同仁組成的服務團隊都會提供相關服務。

 

冬天低溫強風和鹹土的組合,讓台西鄉蒜頭比起其他地方更辛辣且具香氣。


農會近幾年頗為農友們稱道的還有蔬果共同運銷,以及興建山寮玉米濕穀暫存桶的2項措施和建設。蔬果共同運銷解決農友行銷通路的問題,在開辦第一年時就全額補助農友的紙箱費用,第二年補助50%並持續至今,目前以蔥頭、蒜頭和高麗菜為大宗,讓農友無後顧之憂。透過農會向六輕和中央爭取經費而建設的山寮玉米濕穀暫存桶,則可以讓農友就近繳交稻穀,不用舟車勞頓載運稻穀去外地,是出自於便利農友需求的建設。......


全文詳見 375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