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3期-【編者的話】當一個快樂的都市農夫
過了農曆年代表台灣春耕農忙時刻到來了。提到農業在國人的刻板印象中,理所當然地馬上聯想到農村,只因為她是農村最主要的產業,所以說農業與農村兩者有著彼此依存、互為表裡的密不可分關係。但是如果有人說都市也有農業,你(妳)相信嗎?係金ㄟ啦!不然怎麼會有「都市農業」這個專有名詞的出現。
話說「都市農業」一詞,是在上世紀30年代由日本率先提出,雖然已近百年了,但至今國人普遍仍感到陌生。甚麼是「都市農業」呢?在寸土寸金的都市還要發展農業嗎?都市的農業與根著於農村的農業,在經營目的、形態與功能有何不同呢?凡此種種都存有不解與疑惑之處。
眾所周知都市是個具人口密集、建築物櫛比鱗次,活動空間相對狹小與工商服務業盛行等特性的區位。但也因這些特性,常會帶來生活壓力大、污染、噪音等問題,導致生活與環境品質下降的結果。而農業正是最為綠色景觀與環保的產業,也是提供休閒遊憩、平衡身心壓力最佳的場域。面對環境意識抬頭和對綠色景觀的嚮往,為了追求生活品質的提升,引進農業在都市生根發展,成為最佳選項,所以說都市農業乃是都市化的產物。
我國在1990年代後期,已有台大與政大多位學者專家就都市農業進行研究探討,農委會也曾試辦過相關計畫,或因未引起共鳴而不了了之。然而隨著我國人口集中與都市化腳步日趨迅速,對都市農業的需求將會是與日俱增,有鑒於此,本期特別企劃「城裡的農業」,期能收拋磚引玉之效,籲請中央與地方政府及讀者們,重視都市農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