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期-【編者的話】苦中帶甘

/
「 如果我不在家,就是在咖啡館;如果我不在咖啡館,就是在前往咖啡館的
路上。」這句引用自奧地利詩人 Peter Altenberg 作品的廣告詞,除了浪漫、
文青意味十足外,更是道盡咖啡無比的魅力,讓不少人沉浸在一日不可無此
君的嗜好與癡迷中。
提到咖啡,半世紀前一段咖啡初體驗的往事自然浮現腦海。1975 年 6 月筆
者初中畢業,於當年 7 月 9 日在先父的陪伴下,驅車前往台中市參加隔天的
台中區高中聯招考試。抵達台中市區已是下午時分,就在一家西餐廳歇腳,
先父點了 2 杯不知名的黑色飲料,當時模仿著先父在飲料上加了方糖,並拿
著所附的小調羹加以攪拌後,想當然耳以小調羹舀出飲品就嘴喝了起來。見
狀先父連忙微笑制止,同時告訴筆者這是一種名為咖啡的飲品,也趁機教導
正確喝咖啡的方法。首度品嚐咖啡雖因不得其法而被先父糾正指導,但那苦
中帶甘的口感,卻深深烙印在心頭至今難忘,而父子間如此親密相處情景,
已成絕響只能在夢中追憶。
說到咖啡這項熱帶作物,是全球最受歡迎的飲料之一。適合種植咖啡的區
域,落在南北迴歸線之間,所以我國可說是其栽培的最北緣地區。台灣種植
咖啡歷史,濫觴於清末,發皇於日治時期,卻在二戰結束後,逐漸蕭條近乎
沉寂。直到 1999 年 921 震災後,時任古坑鄉長謝淑亞為了振興當地農業,
從地方耆老的訪談中,發現日治時期的古坑是台灣咖啡的原鄉,因而著手推
動咖啡產業的復興,不僅打造出古坑咖啡的名號,也帶動台灣咖啡熱。
算起來短短不到 20 年時間,咖啡在我國已和名聞遐邇的台灣茶可以比肩之
飲料作物。喝咖啡在台灣蔚為一股風潮成為時尚,咖啡廳林立可說是都會區
一道特殊風景,放眼望去國內外各式咖啡連鎖專賣店爭相競逐台灣市場。有
鑒於此,本期封面故事「 啡嚐東山 」,帶領讀者從台南東山出發來談談台灣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