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9期-【賢聊閒聊】身心安頓 安詳喜悅

茶禪,細細品味茶葉在茶碗中舒展新潤的樣子。
身心安頓 安詳喜悅
撰文、攝影/顏建賢
/
現代人生活與工作為了講求效率與效益,所以忙、急、焦慮成為常態,身心處於緊繃狀態,煩惱與病苦極易跟隨,於是尋求快速「放鬆」和「解脫」 的處方籤便成為常態。
具體而言,當下年代的最大病灶是工作生活壓力下的「焦慮與煩惱」,人 們需求減壓的解方,一般的休閒療癒雖有舒壓的效果,但常是短暫性且表淺,我們需要更深度的療癒課程來得到相對持久的身心安頓與減壓,於是 在難得不可思議的因緣下,台灣休閒農業學會在農業部的計畫支持下,與陳武雄老師及其團隊合作,自2022 年起開始在休閒農場裡進行「減壓生 活禪」的課程,定名為「111 年度深度療癒種子師資培訓試辦計畫」。
/
內心的安定自在比幸福感重要
「小確性」和「幸福感」是人們在現代生活中追求的一種當下滿足,的確相當好,但畢竟較無法持久, 因此在正向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新名詞叫「心盛」 (Flourishing ),指的是一種完全、高度的心理健康表徵。
亦即一個幸福的人,可能只是個人快樂滿足, 一個「心盛」的人,除了自我幸福外,他還會積極的用心去讓別人也幸福。在佛學的領域中則透過對 「禪」的修練達到內心的安定自在,如此在任何境界與考驗之中,必能安定自在的從容處之。
而「禪」 之內涵,從外相而言可以說是「簡單的呈現」,現代的設計有這樣的極簡主義。而就內心的境界而言,「禪」也是一種單純的心,在人世間需要的不多,想要的確很多,起了貪念、多所追求、整日焦慮忙碌。
陳武雄老師在農業界服務了四十年,退休前的職位是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在他「裸退」之後,很明白想做的事只有繼續學佛修禪和寫詩這兩件事,渴望回歸自己的內在,完全擁有自己的生命,所以在 2012 年退休之後專心學佛修禪,直至2020 年出版 「減壓生活禪」一書,武雄老師無私的將他的學習歷程分享給大眾,以融入生活的方式將之整理為「生活禪」,簡便易學,但入手之前能參加一個完整的 「課程」將心法融會,再回到生活和工作中,處之能享受禪的安詳和喜悅。
深度療癒的課程規劃與執行
為了避免有「宗教」行為的聯想,因此我們把「生活禪」定調為「深度療癒種子師資培訓」,主要以休閒農場業者和農遊大使為主。「農場」被定義為生產農產品的場域,它的功能就只有生產和銷售農產品,「休閒農場」則是把人吸引進入農場,因面對的是人是遊客,所以休閒農場的「商品」就會更多元化自然的環境,深度療癒的課程在此則會成為更上一層的「商品」,除了要有適當的「空間環境」和優良的師資培訓團隊與課程;這樣的培訓除了讓休閒農場的業者能擁有新的「能力」,休閒農場的「商品」也會提昇至心靈層次,對消費者而言也有一種新的商品選擇。
武雄老師有一個堅實的師資團隊,以武雄老師為主導導師,團隊的老師們皆是長年跟著武雄老師學佛修禪的老師,多數還是公部門的高階主管退休後發心擔任 「志工」,帶領和執行深度療癒的培訓課程。
除了師資課程外,休閒農場場域的選擇也是很重要的 一環,首先是休閒農場的業主能夠支持和了解,操作深度療育的空間要以較為獨立而不受干擾之區域,在 111 年、112 年的場域選擇了南投的「森18休閒農場」和宜蘭的「頭城休閒農場」兩個場域,分別進行了多場的一日與三日「深度療育種子師資」的培訓課程。
培訓課程中,第一個讓學員震撼的是報到後即統一收 管手機等3C 產品,有極少數的一、二位學員無法接 受即退出課程,但當課程結束後,領回手機時,卻十 分慶幸有一至三天不必受手機干擾生活,有些高階主 管竟落寞的說,竟然沒有一通電話找他。
深度療育的課程一開始通常是由「喝水禪」開始, 也可算是一種靜心的儀式,入座後通常會有一個簡單 的開訓儀式說明深度療育種子師資培訓的緣起與意義,接著會請休閒農場的業者介紹農場的場域,之後即由主講的導師陳武雄老師講解「從安頓身心到增長智慧」,接近午餐時會先介紹「食物禪」,在上課和用餐時間除了講師詢問和討論外皆是「禁語」,而食物禪的進行中,武雄老師指導大家以「三個感恩和四個清楚 ,來享受一餐的食物禪,感恩天地孕育萬物、感恩眾生的供養、感恩一切難得不可思議的因緣」;動態方面輔以走路禪,肢體伸展與放鬆,靜心瑜珈……,都在讓學員練習覺知和安定,而「茶禪」的讓茶為主人的飲茶讓學員享受一杯茶的寧靜,分組討論和分組練習都讓學員可以反覆的深思和練習,再輔以武雄老師帶領的總複習,學員們皆有莫大的啟發與感動。
講師團隊與學員的回饋
講師團隊表示參訓學員,雖然都是第一次接觸減壓生 活禪,但上課期間專心聽講,用心體會熱烈回饋,課程結束後過Line 群組繼續互動,落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對安定身心、紓壓解煩確實有用。
雖然如此,學員結訓後仍需在生活中不斷運用內化之後,才會有能力和自信規劃遊程和引導訪客體驗。學員則普遍回饋,減壓生活禪運用在休閒農場中可淨化和安定人心。喝水禪、食物禪、走路禪、景觀禪、茶禪,抱樹聆聽等,皆可以在休閒農場中隨時隨處都有的資源得到更豐富的運用。
學術上的深度療癒課程效益
為了確認這樣深度療癒課程是否有科學上的證據顯現其減壓效益,筆者與趙振瑛博士以2022 年台灣休閒 農業學會與陳武雄老師團隊合作辦理的種子師資學員為研究對象,以三天的正念減壓課程為例,進行正念、心流與焦慮關係之研究,研究方法分別採用量化分析與質性分析實證結果顯示,這樣的正念減壓課程訓練有助於心流的產生;並有效地降低日常的焦慮感,提昇專注力、覺察力與正向意念。
深度療育培訓課程帶來的效益,不僅是個人,對於家庭和職場的接觸者也會有連帶的正面影響效果。本項研究成果發表於休閒農業研究第十一卷第一期(112 年12 月)。 深度療育課程在休閒農場的進行,除了讓業者能自我適度的減壓,在能力與自信兼具之後,能在休閒農場導入部份活動或全程課程,將為休閒農場賦予新的功能與價值,對現代化焦慮社會中的人們則提供了相對簡易與實用的解方。文章最末要特別感恩武雄老師及其團隊老師們專業無私的付出,開啟台灣休閒農業的新篇章,還要感謝農業部計畫支持這樣前瞻型的種子師資培訓。

一個「心盛」的人,除了自我幸福外,他還會積極的用心去讓別人也幸福。圖為農訓協會同仁參加陳武雄老師的減壓生活禪活動。( 攝影/徐啓祥)
.
.
.
.
.
.
詳情請見399期農訓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