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4期-【編者的話】台灣風味的奇異果

台灣風味的奇異果
提到奇異果,相信國人腦海中浮現的應該是來自全球最大奇異果銷售商 - 紐西
蘭 Zespri 的 kiwi fruit,畢竟紐西蘭在奇異果這項作物,從國內生產整合與國際
行銷都十分到位,讓 Zespri 幾乎成了奇異果的代名詞,所以在台灣提到奇異果
就聯想到紐西蘭 Zespri 的 kiwi fruit,可說是一種自然反射。
筆者對奇異果的認知長久以來也跟多數國人雷同,尤其是在 Zespri 推出 "係金
A "黃金奇異果的廣告推波助瀾下,更加強化了將 Zespri 與奇異果畫上等號的
刻板印象,甚至誤認紐西蘭是奇異果原生地。
但這一切美麗的誤會,都在決定以奇異果作為本期封面故事的作物時有所改
觀。
/
首先透過查閱資料發現奇異果原產地在中國,且名為獼猴桃。
最跌破眼鏡的
是,為製作本土奇異果封面故事,親赴桃園復興區比亞外部落猶浩長老的農場
採訪時,品嚐到在欉熟的黃金奇異果,其芳香、多汁、甘甜中帶著微酸的風味
與口感,在在令筆者驚艷不已,絕對完勝遠渡重洋而來、在五、六分熟就要採
收,經後熟才上市的 Zespri 黃金奇異果。
經歷過此一事件,除了再一次感受到鋪天蓋地綿密式廣告行銷無遠弗屆的威
力,致使包括筆者在內的大多數國人對奇異果有了錯誤的認知外,同時也從在
地栽培的在欉熟的黃金奇異果,其風味與口感,輾壓飄洋過海而來的 Zespri 黃
金奇異果,讓筆者深刻體會到「 身土不二 」、「 地產地消 」與「 風土條件 」的
意涵和重要性。
/
提到「 風土條件 」之說,源自法語Terroir,原先是指在法國勃艮第(Bourgogne)
地區因降雨量、日照、天候等因素,所產的葡萄和其他地區有極大不同,而釀出葡萄酒的風味與表現尤為突出。後來逐漸概化成農作物在其生長
過程中所依賴的環境因素之總稱,現在則已發展成為食品安全的代
名詞,並強烈的與在地連結,進一步成為地方認同的符號。
揆審我國加入 WTO 開放農產品市場自由貿易迄今已超過 20 有年,
但面對來自全球各地農產品頻頻叩關,小農體制的台灣農產品,因
生產成本高,在價格上和外國大農制國家進口的農產品普遍缺乏競
爭力。
此一現象非我國特有,其他小農制的國家也都無法倖免。
居於價格劣勢的台灣農產品如何因應外國農產品大軍壓境,多年來 已是我國包括農政機關 ( 構 ) 在內農業體系的大哉問。不容置疑各 級農政有司都有陸續提出解方,但筆者從復興區黃金奇異果的體 驗,認為只有反求諸己,從深化我國農業的優勢著眼。
因此當我國農業體系致力於提升本國農產品安全與品質的同時,更
不要忽略對消費者深化本國農產品有在地風土條件、碳足跡相對
小等與當代普世價值契合的優勢之宣導與教育。當前述優勢經由宣
導、教育,成為國人對我國農業認知的 DNA 時,絕對可以在相當
程度緩解外國農產品大舉入侵帶來衝擊之效果。
但以事實觀之,顯
然我國在此方面還有很大的努力空間,尚待奮起直追並多加以補
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