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74期-【達人獻聲】以通路致力CSR帶動「食物轉型」邁向永續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蘇小真

以通路致力CSR帶動「食物轉型」邁向永續

 

食物是維繫生命的根本,土地環境是承載食物的根本,家樂福守護根本,從續食計畫到食物轉型,以食物議題致力CSR,為地球永續發揮企業影響力。

 

採訪-丁文郁 撰文-趙如璽 攝影-楊志雄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在2019年報如此定義食物議題:「不只是台灣或特定區域、對象的問題與責任,而是整個人類族群的責任與挑戰。」以行動響應聯合國SDGs永續發展目標,榮獲全球企業永續獎GCSA、台灣企業永續獎TCSA殊榮;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楷模獎、TCSACSR永續獎、B型企業獎的肯定。

 

家樂福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同時也擔綱家福公司企業社會責任暨溝通總監、公司發言人的蘇小真,分享家樂福以通路角色致力於CSR的初心:「2018年全球家樂福率先食物轉型,希望從賣場端為食物努力,面對氣候變遷、貧窮、飢餓、碳排放等全球問題。」

 

在辦公大樓的無人商店,傳遞何謂真食物的理念。


致力CSR,「食物轉型」從蛋開始

家樂福投入食物轉型從蛋開始,為台灣第一家推廣非籠飼雞蛋的量販企業,也揭露了食物背後的駭人真相。蘇小真娓娓道來:「以前農民只養幾隻雞當做副業,現在變成大量生產,雞從自由奔跑變成關在籠裡,如此飼養方式達到了效率,卻違反雞的自然生存方式,擁擠的空間讓雞不能活動,不能清理身體,以致生病,為了防止生病,蛋農就要先用藥預防,也讓藥殘留蛋的問題出現,為了滿足中間商管銷,蛋農追求效率,非追求雞過得好不好,而是以量計價,而非以質計價,違背吃蛋是為了健康營養的本質。」

 

追溯背後原因,始於消費者不在乎食物從那裡來,不在乎用藥,不在乎農民種得好不好;食物低價的背後,是低成本的原物料,是生產者沒有被公平對待,「商品是有文化、人工製程在裡面,一般多聚焦在食物包裝、故事,反倒忽略食物背後的真相,」蘇小真表示,為此,家樂福以通路角色挺身而出,讓消費者在賣場買到好的東西,改變上游供給方式;為小農發聲,支持社會企業,讓他們被看見。

 

透過無人商店,潛移默化改變消費者對於食物的認知。


家樂福聲量大,相對影響力也大,量大就普及,蘇小真說:「我們創造合作平台,媒合轉型,用通路力量協助行銷。」以非籠飼雞蛋來說,家樂福媒合餅乾、蛋捲廠商用非籠飼蛋來加工,媒合飯店以提升食材品質,打入量販店增加通路,讓蛋農轉型不要那麼辛苦,從上中下游帶動產業改變,她認為:「台灣不可能一直追求量,應該要強調質,讓外國人來台灣能好好享受食物,進而將技術出口到國外,不要只看到台灣的市場,要看到全世界。」以非籠飼雞蛋來說,考驗飼養技術、天氣變化、雞隻狀況等,都要靠豐富經驗。 ......


全文詳見 374期農訓雜誌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