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網站標題

385期-【封面故事】基隆小卷夏日謳歌

發布日期:
字型大小:

 


基隆小卷夏日謳歌

撰文―趙如璽 攝影―蔡孝如


夏日夜晚時光,基隆北海岸絡繹不絕的棒受網漁船,如同發光體綿延成海上長城,基隆身為小卷的故鄉,在基隆區漁會努力產銷小卷之際,更致力海洋永續,傳承台灣海洋文化。


/

每年3月到10月,北海岸的夜晚彷若被施以魔法,海上漁船的燈火璀璨對映遠方九份山上的燈火,從天到海,綿延成北海岸最璀璨的夏夜風景。

如此盛景,是為了迎接聚集在八斗子、萬里、瑞芳海域的肥美小卷。
當月亮走向月缺,約莫農曆20號,月光漸暗時,就是漁民準備出海捕小卷的時刻,一艘艘棒受網漁船魚貫而出,到了農曆10號,從月缺到月圓就是船入港之際,循環不止在北海岸上演一齣齣捕撈小卷的燈光實境秀。


/

燈火漁業 棒受網漁法

捕捉小卷有一支釣法、拖網作業、棒授網作業,其中以棒受網漁船最多,漁獲量最鉅。

棒受網漁法,也是燈火漁業透過魚群的趨光性來誘捕,集魚的方式從早期的火把,到現今高亮度金屬鹵素燈或氦氣燈,利用集魚燈吸引小魚小蝦,引誘周遭小卷接近,再用誘導燈引小卷進入網袋,然後一網打盡。

棒受網漁法很特別,黃昏時漁船抵達漁場,先把船頭傘錨放入水中,開啟兩舷水上集魚燈,接著把左右舷水下集魚燈共8-10盞放入水中,開始誘集魚群,透過魚探機觀察集結情形,當小卷密度達到可以作業時,撐開掛於船艉兩側的竹竿、投網,讓網在水中展開成形,天羅地網於此完成。

「棒受網來自日本技術,後經基隆杜仁平船長予以改良。」,基隆區漁會陳文欽總幹事表示,船長杜燦雄就是杜家後代子孫,國中畢業就開始抓魚,抓小卷已經30多年,對小卷瞭若指掌。

抓小卷如同在鬥智,魚群開始密集後,先關掉水上集魚燈,再慢慢將左舷側水下燈熄滅,透過右舷側水下燈將小卷誘導往右移動,接著熄滅右舷側水下燈,只留一盞誘導燈,杜船長形容小卷很聰明,太亮會有戒心,決勝之道就是將誘導燈調暗一點,將小卷誘進網中,達陣後就收網。

棒受網漁船上最具關鍵技術的集魚燈。(圖片來源-基隆區漁會棒受網影片)

/

基隆鎖管季 產銷雙管齊下

為推廣小卷,每年6、7月基隆鎖管季有許多體驗活動,如夜釣小卷,碧砂漁港品嘗小卷料理,漁村親子遊等,已逐漸打開基隆小卷知名度,還召集當地漁民一起行銷。

基隆區漁會在產銷上非常努力,打破傳統行銷,為改善小卷品質,落實分級包裝,要求漁民將小卷洗乾淨、擺漂亮,也與漁業署合作,透過檢驗,讓消費者「買的安心,吃的安心。」提升品質,價格自然提高。

為抓住消費者注意力,以精緻產品包裝提升小卷價值感,3年時間成功將小卷1盒300克的價格逐一拉升,當漁會收入增加,利潤就回到漁民身上,相對增加漁民收入。


/

基隆區漁會 致力海洋永續

呼應海洋永續,基隆區漁會更落實漁獲量申報,陳總幹事表示:「申報漁獲量,是未來世界漁業的管理方式,更是海洋永續的必走之路。」

以抓小卷來說,面臨油錢貴,地球暖化,中國漁船數量多用拖網捕抓,導致漁獲量銳減等問題,讓他深感海洋永續的重要。

「食魚教育,希望教導下一代了解台灣海洋文化,了解海洋環境的重要,讓海洋、漁業永續。」目前漁業面對的困境是5、60歲的漁民比比皆是,再過3年陸續退休後,會變成沒有人傳承,凸顯出漁業未來的隱憂,同時更彰顯出海洋永續課題的重要,為此,陳總幹事深深期許基隆區漁會,即使身處風尖浪頭,繼續勇往直前,為台灣海洋文化盡一份心力。

基隆區漁會自產自銷,為滿足各種消費需求,推出小卷加工品禮盒。


眺望遠方陳文欽總幹事 ( 右 ) 與杜燦雄船長對基隆小管產業懷抱著無比信心。




(全文詳見- 385期農訓雜誌 )






回頁首